【摘要】本文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闡述了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語言、意境、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相關問題,為打造高效課堂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希望有所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語言藝術 意境 實效 激勵
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數學課堂散發出無限的生命力,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展開論述。
一、恰當運用語言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師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一)語言要準確規范,嚴謹簡約
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所以必須做到:
a. 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了解透徹;
b. 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生硬的地方語來表達概念、法則、性質等。嚴謹,即要求教師的語言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化的要求。如:吐詞清晰,詞句分明,堅持盡量用普通話教學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語句不冗長,簡捷概括。如果教師的“口頭禪”太多,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只有通俗易懂,學生才會有興趣聽。為此應做到:
a. 解釋抽象概念的語言要形象化。一般來說,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b. 對描述性的語言要精心錘煉。數學教學如果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定會不同凡響。
(三)語言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數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a. 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
b. 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同學心悅誠服;
c、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
二、創設意境,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才能夠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和欲望。在眾多教學改革的原則中,情境教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學的運用,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目的。這就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游戲、講數學故事、聯系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激發探究興趣的問題應是與生活密切聯系和符合現實意義的問題,應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
首先,要從教材入手,聯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如:“有n個隊參加賽制為單循環形式的籃球聯賽,全程共賽多少場?(用n表示)”這個“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學生較難“消化”,在教學時可把它變為“握手活動”來進行:從小到大以不同數量的學生為小組依次上前臺來進行“兩兩握手一次”表演,并記下相應的次數……很快,學生們便在快樂的氣氛中找到規律得出了答案[n(n-1)/2]。這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化難為易,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可以設計如下活動情節:先將學生分為8組,給每組準備了足夠的一元和兩元的紙幣,看看共有幾種方法能湊夠十元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組員各抒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其次,要密切聯系生活,設計實踐活動,體會數學的樂趣。興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識加以應用,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大膽使用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應用和價值。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架長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8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這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應用價值。在教學時不直接講解分析,讓同學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鼓勵他們大膽猜測與探索,積極發表見解。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講解,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探索更具實效性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探索教學方法時,教師便可以靈活應用,如著重于“導”與“學”,因概念、應用題、計算、幾何等各具特點,教師探索教學方法只要適合于內容各異特點即可獲得的高效的教學效果?!皩А迸c“學”其中一個就是鼓勵教學。鼓勵教學包括引導學生去獨立歸納總結,提煉知識,并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數學的學習很需要自學,教師應當“授之以漁”。讓學生能具備終身學習的素質,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的基礎是通過閱讀大量數學材料,從中提煉出數學概念及性質,并區分概念的內涵及外延。另外,學生還要有獨立鉆研、領悟能力,能夠自我挖掘數學原理的推導過程,理解公式的含義和變形,從而研究公式的不同應用,這是學生會自學的必經過程。只達到教學的實效離學生學會自學還很遠,還應使學生具備創新能力,擁有獨創的、批判的、發散的思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一道應用題可以用幾何法解題,也可以用代數法求解,這種數學品格對今后的工作和學習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不斷采用新的現代教學手段
隨著多媒體教室、電子板書等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教師選用適合的教學手段服務于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教學內容,已經十分普遍。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拋物線圖像開口大小和二次項系數的關系時,可以在幾何畫板中分別生成如:y=2x2+4x+1,y=-2x2+4x+1, y=12x2+4x+1和y= -12x2+4x+1的圖像,先讓學生觀察這四個二次函數的表達式有何異同,再用軟件的旋轉翻轉功能,讓學生觀察比較圖像得出結論。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有人預測,未來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計算機”的教學模式,更有人認為“網絡教學”將取代人為教學。計算機教學確實有它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具體形象化,將不易觀察的事物虛擬可視化。因此,我們教師應掌握現代教學手段,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五、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僅僅是課后的工作,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并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更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并嚴肅處理。
總之,只要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用心觀察,發現問題,并積極探討有效的措施,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l]邱津津.淺析教師如何提升初中數學[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12(5):7-9.
[2]朱明梅.研究初中數學中教學題材運用問題[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7,20(10):30-31.
[3]周軍玉.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2(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