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在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新專業建設、積累國際辦學經驗方面的重要意義,介紹了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合作的主要特點,探討了合作辦學中的主要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合作辦學 經驗探索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教育的國際化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國際的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日益增多,培養一批精通外語、具備專業知識、有較強社會活動能力的綜合素質高的國際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已發展了近20年。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重任。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
從2002年以來,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已連續年均超過10萬人次,成為世界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同時國內高校以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為學生接受國際化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渠道和便捷的途徑,有效降低了教育成本,受到學生及家長的青睞。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1000多個,中外合作辦學在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辦學模式,促進學科建設,提高師資水平,拓展人才培養途徑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切實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充分保障國內高校和學生的合法權益,我國從2003年開始,陸續出臺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教育部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外合作辦學秩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規來規范中外合作辦學行為;將中外合作項目的畢業生納入教育部的海外學歷認證體系,同時建議國內高校建立國外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全面了解相關教育機構的情況,避免中介機構或個人出于商業利益考慮提供各種片面和不實的信息,影響學校和學生的判斷。
二、中外合作辦學的探討——以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為例
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從2005年起與澳大利亞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合作,采用“3+1”模式共同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國際人才,2007年信息技術學院又與該校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合作專業。這些專業內的學生,既能夠在澳大利亞學到更多、更前沿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夠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目前,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總體運行良好,已有三批學生赴澳學習,其中大部分學生已在澳洲順利完成了最后一年學業,他們有的選擇繼續留在澳洲深造,有的選擇回國工作。
在合作的幾年時間里,學校在執行和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兩校簽署的協議,開展各項工作。本著中外合作辦學是以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和教育模式為指導思想,針對合作辦學專業的相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管理體制的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專業建設
由于中澳雙方教育管理體制的不同,學校和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根據電子商務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點共同商討確定了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并以培養國際通用型人才為目標搭建起了一套針對合作辦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專業建設邁向了科學化、特色化、國際化的道路。
(二)課程建設
1.根據合作辦學專業的專業特色和要求,學校在學生一年級時實施小班化教學,注入了大量的語言課程,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為以后學習澳方的課程打下了扎實的語言基礎。
2.學校在前三年開設的合作課程注重引進國外優秀教材。國外的教材含有大量案例以及一些需要學生以團隊協作方式進行實踐調查的作業題,教師鼓勵他們用英語來分析與探討,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閱讀了大量的原版教材或專業英文資料, 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專業詞匯,為最后一年在澳方的全英語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3.部分合作課程由澳方派出了優秀的教師教授輔導。澳方教師的授課內容包括講座和輔導課,其中輔導課上用專題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專題討論的形式在國內大學的教學中并不常見, 但西方教學體系中卻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以外引入了專題討論的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也可以鍛煉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討論課上用英語進行案例分析, 發表觀點, 辯論等,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運用知識的能力。 通過案例教學、輔導討論等一系列教學手段,也使學生接觸和了解了國外的互動和啟發式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思路,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澳方教師授課課程考核由三個部分成績構成:平時成績、大作業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其中的大作業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很大。學生完成大作業需要在課后查閱大量的資料,這就將中國學生一貫養成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4.非外教教授的合作課程。學校采取了雙語教學的模式進行授課,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澳洲大學的要求,對課程進行監控,保證了課程的質量。通過兩校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兩校老師的深入合作,我們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的特色課程。
5.利用學生反饋的信息改進教學方法。我們在每個班設立信息員,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映。教學管理人員會定期地匯總一次各班信息員的信息, 并將對各位教師的意見反饋給任課教師。通過這種方式, 教師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要求。
(三)師資隊伍建設
合作辦學的師資大致由三部分組成:本校教師,來自澳洲大學的教師和面向中國其他高校聘請的教師。我們要求所有教授合作課程的教師都必須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教學。在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集團的支持下,每年都有多名外籍教師來學校教授學生專業課程,并在授課之余,和學校的相關專業課教師進行交流研究,探討專業知識,從而帶動了學校專業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此外,學校每年都選派專業課教師到澳洲大學研修,學習澳洲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同時也帶回了一套澳洲先進的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使學校教學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這成為我學校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
(四)管理體制
為了合作辦學專業的順利實施,學校專門成立了中外合作辦學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兩次項目管理會議,總結這一時期內項目的運行情況,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制定以后的發展計劃。
(五)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取得
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1. 外籍教師教授的課程要求學生使用國外正版教材,這些教材的價格非常高,并且有可能在國內沒有書店出售此類教材,這就出現了上課時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帶著所要求的教材上課,影響教學質量。2. 如何對外籍教師所教授課程進行考核,保證外教的授課質量,有待于學校完善質量監控體系。3. 前期的外語培訓課程占用了整個教學時間的比重過大,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產生了一定影響,出現了重視外語課程學習,忽略了對專業課程的學習。
通過該合作辦學,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兩校合辦的電子商務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辦學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經過合作辦學,學校引進了澳洲先進的教學評估、課程評估和治理體系,促進了教師不斷改進教學,保證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治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國際化,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打下了基礎。
三、中外合作辦學的啟示
中外合作辦學應克服盲目移植、直接套用各國教學模式,應當廣泛吸取外方院校課程模式的優點和長處,并對此進行綜合分析和改進實踐,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模式。此外,國內院校除了直接使用國內外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以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可適當組織教師與國外教師合編一些適應中國學生的本土化雙語教材,這將更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中外合作辦學需要規范地操作,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制定和完善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政策,避免辦學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而引出種種的問題,為中外合作辦學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中外合作辦學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義
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有效引進和吸收世界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和管理經驗;有利于優化學科專業、課程資源和教學內容;有利于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能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各類人才。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醫藥為主干學科的高等院校,學校在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彌補校內相對薄弱專業的同時,也應與國外院校進行強強聯合,大力發展醫、藥、護理等專業。這些專業如果與國外的院校進行合作辦學,引進他們的優質課程,將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契機。
【參考文獻】
[1]王義遒. 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究竟靠什么.高等教育研究,2011.
[2]阿什比. 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滕大春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陶林等. 關于中外合作辦學近十年來的研究綜述. 中醫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