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從教學筆記中整理出文言教學、散文教學、個性教學激起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激趣 方法
如何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論者已經很多了,同行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在這里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切實可行的方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批評。
一、文言教學“迷住” 學生
中學生大多不喜歡文言文,覺得學了沒用,枯燥無味,那么語文教師如何“迷”住學生呢?首先教師要把自己對文言文的喜愛之情傳遞給學生。每次給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時,我總會把文言文簡約、典雅的特性大加贊賞一番,并用實例輔之訴情。例如:在教學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時,我把“復方阿膠漿”的藥盒帶上,讓學生讀藥盒的文言句:“阿膠,本經上品,出東阿,故名阿膠。”這樣文言文語言特性,一讀便知,把生活中的實物搬上課堂,確有難登大雅之嫌,但只要能迷住學生,達到教學教果,又有何妨?
另外,文言文教學離不開字詞解釋、句子翻譯,一節課上單純的機械化的解釋、翻譯,學生便覺索然無味。我在教學《論語十則》時,盡可能地結合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或講一些故事,讓學生不感到枯燥,又能學有所得。例如: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怎么能說必有我師呢?通過提向,激起學生思考,從而弄清了:善者為師,不善者亦為師。 因為孔子說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不善者能改正自己的不善, 為什么不能為師呢? 能使自己有所提高的人即可為師。
又如, 課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貢, 運在孔門七十二賢中也是卓越的人物, 講講有關他們的事跡, 如: 曾參殺豬、子路盛服見孔子、子貢游說五國之君, 也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
二、散文教學“打動”學生
用美妙的音樂感染學生,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用小飛蛾、瓜苗、心臟的跳動, 表態了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上這課時, 配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鏗鏘有力、雄渾激昂的樂曲, 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 課堂氣氛不言而喻, 學生自然情緒飽滿。音樂的魅力使學生自主地探討生命的意義。
散文教學除了用音樂奠定教學基調外,可能更多的還是用其獨特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如《散步》(莫懷戚)一文,就可以引導學生體味本文語言的對稱美,可讓學生先找出自己喜愛的句子,談一談理由,如寫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接著寫背的重量,從母親的體重到兒子的體重,連起來說,就可以造出對稱的句子。一個是不算重,一個是輕,擴展一下,說為什么不算重,為什么輕,一個瘦,一個是幼小,再擴展一下,說到身材,一個是高大,一個是很胖,這樣既能說出兩兩相對稱的句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很輕。”用文本直接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增強語感,才能逐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個性語言“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的時候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的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 化抽象為具體, 化平淡為神奇,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樣許多優秀的教師純熟、優美的口語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如上海特級教師于漪的許多學生都說:“聽于老師的課, 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魏書生老師的學生也說:“魏老師每堂課都給我們打開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來的窗口。”
我在教學中也努力嘗試, 如讓學生朗讀泰戈爾的《金色花》時, 我設計的語言是:“讓泰戈爾那如蜻蜓翅膀般透明、清亮優美的語言飄蕩中整個教室中。”又如:《夸父逐日》,學生討論完夸父逐日的意義后, 我用本單元所學的課文內容進行總結性地小結:“斯科特一行五人未能完成第一個到達南極的目標葬身冰天雪地;魯賓孫渴望冒險而孤身一人在荒島度余生;劉連滿為把氧氣筒留給戰友未能凳上高山之巔;美國七名宇航員未能挑戰太空而全部罹難; 夸父未能逐日渴死于路途上, 但是他們都以頑強的毅力, 勇敢的精神,拼搏的力量深深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盡管他們的命運充滿悲劇, 但是失敗也會成就另一種英雄——真正的英雄, 悲劇也會成就另一種美麗——遺憾的悲壯!”
四、板書設計“鼓舞”學生
我不是很贊同教參上的板書設計:幾個重要詞語、一個括號、幾條橫線簡單一拉,便形成了一篇課文的板書,每節課都這樣,就沒有任何新鮮感可言。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別出心裁的設計相信能給學生一些藝術上的享受。
如:《安塞腰鼓》一文,我把整個板書設計成腰鼓模樣,鼓的兩面代表文章開頭和結尾,鼓身代表文章中間部分,配上文章描寫方法:靜——動——靜。兩條綢帶上飄揚著本課的主旨:“生命”“力量”。又如《山中訪友》,作者的用意是:只要你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把自然當成自己的朋友來對待,它一定會還給你一個好心情。為此我將板書設計成一張笑臉:把“親近”“熱愛”“自然”“朋友”四個關鍵詞嵌入其中,在總結全文時勾畫出“笑臉”模樣,別具一格,學生看了,都會心一笑。
另外板書設計還可以交給學生,若學生設計出出色的板書,必定圍繞文章的中心,那又何愁他們對文章內容不理解呢?如我在教學《麥琪的禮物》時,整體感知、賞析研讀完成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板書,學生情緒高漲,交上來的板書五花八門,有的很別致新穎。
總之,激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每位老師積極去探索,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