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初步接觸物理學科,對于物理學科的抽象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課堂所學結合起來;同時教師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認識了解物理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動力。
【關鍵詞】物理 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知識往往來源于生活,物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可以運用物理學的知識進行解釋。對于初中生來說,初步接觸物理學,在學習上會遇到不少困難,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起來,與物理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親近現實生活的環境中使物理學習成為一項具體、生動、直觀、有趣的活動。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又能讓學生感悟物理的意義與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物理的角度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世界。
因此,作為物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生活經驗,將學生的現有知識經驗和物理教學充分連接、利用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到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一、從教學內容上著手
教材是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手資料,在學生初步接觸教材時,要及時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積極開發課本知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有關物理的想象,這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對物理學科感到親切,從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物理深入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實例有物理相聯系。比如汽車,就可以找到很多關于光學的知識: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后鏡是一個凸鏡,而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汽車的玻璃是茶色的,多數汽車的窗戶是傾斜的。有了這些特點看似與物理學不相關,但都蘊含著物理的知識。這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分析原因,再從書本上學習知識點。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也促進學生物理興趣的培養。
再如人們平時煮的雞蛋,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水里取出來的時候,很容易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而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后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了。這其中就含有物理的知識: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相比密度大的物質,更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顯然不同。在劇烈的開水沸騰后,蛋殼和蛋白的伸縮就有區別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殼溫度降低,迅速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后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
這對我們的生活經驗非常有用: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物理上的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運用了物理知識原理的實例,通過學生自己調動生活經驗、探索發現的過程,豐富了課堂內容,培養學了生興趣,他們對物理學得理解接受就容易很多。
二、從教學方式上著手"
為了發揮教材內容的最大效果,教師要設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思考學生已經積累了的生活經驗、選擇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的經驗和活動情景,以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與 物理原理與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識同生活緊密相連,實現課程的有效利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一)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
學生的思維活動需要借助外界的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而發生作用,而教師所創設的真實問題,便能夠引起學生創造性思維,引起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創設的情境要聯系生活社會情景,它可以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進而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使學生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思維習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物理知識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物理活動、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創造力。
(二)開展課外活動
利用課外時間圍繞物理開展各式的活動,帶著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運用,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讓學生感受物理與社會生活聯系的方面。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興趣需求所在,發展學生的能力。
物理中有許多實驗,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實驗,提高實驗的實用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完成物理做實驗,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中的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普遍應用性,從而有力的調動了生活經驗,將來源于生活的物理知識再運用到生活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物理、生活的熱愛之情便也得到促發。
生活情境教學有比課堂教學好得多的效果,而這種情景教學源于我們的生活經驗,積極調動社會生活經驗,學生既掌握了應學的知識,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和豐富。教師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具體操作時,應創設真實或者接近真實的情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同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校的積極主動性。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樂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而且還能培養科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晶. 現代生活與物理學.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何定梁. 生活的物理.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3.
[3]謝璞,胡敏.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