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在認真貫徹呢?教學效果真正落到實處了嗎?很多學生不堪壓力,對待作業馬馬虎虎,作業抄襲、空白、混亂等現象屢見不鮮。很多人探究其原因,最后都把這一現象歸咎于新課程的改革,他們覺得新教材對教學進度的要求過快,學生往往還沒有消化完舊的知識點,教師就已經開始新知識點的教學了,學生通常什么知識都掌握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一知半解,如何能夠提高數學作業的質量呢?我們暫且不說改革的好壞,提高學生的數學質量卻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新課程改革倡導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尤其注重倡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倡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也應當注重創新,做到因人而異。
【關鍵詞】作業質量 個性化 統一
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的時候,應當多花點心思,采用新的布置方式,作業中可以包含個性化作業和統一作業,兩者相輔相成。個性化作業可以是網絡題庫作業、學生自留作業和家長布置的作業等等。統一作業往往包含了教師布置作業、課堂小組布置的作業。
一、個性化作業
1.網絡題庫作業
進入網絡時代,教學活動正與互聯網產生緊密的聯系。網絡的快速發展使改革作業的呈現與評改方式成為必然。雖然網絡滋生了很多不良的信息,但是只要學生能夠正確地利用網絡的優勢,對自身的學習成長還是有著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作業的呈現方式和評改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出現了很多網絡題庫。我們所說的網絡題庫,是指題庫里的試題要滿足多層次學生的需要,在網絡題庫中,系統可以自動的判斷學生的回答,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知道學生在哪些知識點方面有問題,可以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等等。這種新型模式可以實現作業的自動化。
2.學生自留作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學生的思想大大開放。在數學作業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靠學生奉命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效果已經不顯著了。因為這種學習是被迫的,學生主觀上并不接受。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在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以后,會覺得沒意思,不想再做其他的事情,變得沮喪失落。學生會覺得每天的課堂學習過后,唯一的任務就是完成老師規定的硬性的作業,做完以后也沒事可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受挫。如果老師不布置作業,學生也不會主動去看書學習。在這樣的作業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得到大的改善,不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得不到滿足,新課程改革中也要求摒棄這一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引導和組織的作用,高中生應當切實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自己能夠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因此,可以采用學生自留作業這一模式,把它作為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的一部分,讓學生能自己創造自主自由的學習空間和時間。通過學生自留作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自主權,學生自己選擇作業模式、呈交方式、完成人數、作業小組以及上交時間,等等。通常讓學生自留作業的難度很大,但是新時代的學生樂于接受這一挑戰,把它當成一種樂趣,沒有太多的壓力,所以完成起來也比較輕松。學生自己選擇的作業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完成,絕對的保質保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家長布置作業
除了學生自留作業,很多家長也會給自己的子女布置額外的作業。據調查顯示,給孩子布置過額外的作業的中學生父母占據50.9%,其中大多數都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父母,他們樂于監督自己子女的學習進程并加以指導。對此,教師很難進行干預,因為父母的理由很充分。有一些教師會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的額外作業統一安排到學生作業中去,這也可以減輕學生的一部分負擔。也就是說,在某個時間段內,讓學生的家長自行安排學生的作業。在個性化作業中,增加了批改作業的主體,能更加全面的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這一新型的作業模式要求重點創建作業評價體系,注重多維度,使學生、家長和更多其他的人員都加入作業輔導和評改這一活動中來,讓全名參與學生的作業評價,展現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評價內容的多樣化特征。這就要求我們設置盡可能多的評價內容,像是作業的整潔度,正確率,作業的完成方法等都可以加入評價體系中,增加作業評價的方面,讓學生得到全面充分的評價。
二、統一作業
1.教師布置作業
數學學科屬于理科,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無法全面理解教師所教授的道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層次性,所以,務必加強作業設置的合理性。目前,高中數學作業存在著普遍的問題:在學生的作業中,超過一半以上的作業帶有明顯的機械性,很多同學解題都是對照例題模仿或是對同一個知識點的反復練習。對于理解能力好的同學來說,數學作業缺乏挑戰性,模式如出一轍。而理解能力差的同學往往焦頭爛額。對于同樣的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感覺到苦不堪言。作為數學教師,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布置作業。
2.小組布置作業
除了傳統的教師布置作業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一定的條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行布置相關貼近課堂和學生本身的作業,這樣也可以增加作業的趣味性,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葉立軍. 現代數學教學論(平裝).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6(2).
[2]上海交通大學. 高等數學:及其教學軟件(下). 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