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課程改革如火如荼,本文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表明,利用情境教學是幫助學生學好歷史并促進其各方面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歷史教學 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下面以歷史學科為例探討其具體運用。
一、復現歷史情境,有助于激發興趣,形成動機
教師可采用實物、圖片、錄像、投影等多種手段,使歷史情境復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心理學上講,刺激物的強度、新穎性能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轉化為有意注意。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機,從而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以《明朝對外關系》一課為例,教師進課堂時就向學生展示一幅畫面以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隨之提出問題:你們有誰知道這幅圖上的船是我國什么朝代的?這船與我國歷史上哪位歷史人物有關?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結果,學生發言非常踴躍,聽課也相當認真。再以《人民解放戰爭基本勝利》一課為例,教師準備好一段有關“渡江戰役”的錄像,上課過程中對學生說:同學們一定很想看看當年渡江戰役時人民解放軍的磅礴氣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于是全班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到了屏幕上之后,所進行的課堂提問正確率就很高。
復現歷史情境進行教學盡管看似平常,但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了,學習動機隨之形成了,教學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利用語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氣氛,陶冶情感
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的講課必須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勝,才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的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并且帶著感情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
如,講述中國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時,教師滿懷激情地說道:29歲那年,秋瑾離開了溫暖安逸的家庭,離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拋棄了舒適寧靜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學,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為的是給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尋求一條出路……她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為革命不懈奮斗的堅韌毅力和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此時學生的臉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們的內心深處迸發出對女革命家的欽佩的真實情感,教師用語言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已盡在不言中。
因此,用語言描繪情境確有其感染性,教師的情感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調動了整個課堂氣氛。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漸形成清晰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和道德觀,而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設計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潛力、培養能力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歷史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歷史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內心的體驗。與此同時,學生的說話、觀察、模仿、思維、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在不斷開發,并且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可以設計這樣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準備怎么辦?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思維。在世界近代史《南北戰爭》一課中,為使學生理解《解放黑奴宣言》頒布的作用,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表演情境:假如你是南方的一個黑奴,看到這個宣言后,你決定怎么辦?當時,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思維也相當活躍:有說決定立即逃跑、投奔北方的;也有決定就地起義的;更有決定不露聲色留下來,等待時機一舉摧毀南方奴隸主的勢力的。學生們個個講得有聲有色,如此一來,教材上那句“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黑奴的革命積極性”的描述,學生就理解得非常透徹了。 根據教材需要,教師還可讓學生扮演某些歷史角色,把某一段關鍵的歷史情節表演給同學們看,以幫助他們理解教材。教師課前把表演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作準備。每當這時,學生總是積極響應,毛遂自薦扮演各類角色。為了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使其更直觀,同學們盡其所能,把這些角色演得活靈活現,令其他同學看到了一段活生生的歷史,課堂效果自然很好,學生的各種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因此,設計表演情境,無疑是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四、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啟發思維、突破難點
問題情境是把問題巧妙地隱含在富有啟發性的具體情景中,使問題含而不露。教師設計問題情境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之下,打開層層思維的鎖鏈,獲取理想的結果,似有一種“撥開烏云見青天”的感覺。
筆者在處理世界近代史《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起》這節內容的難點“如何理解拿破侖對外戰爭兩重性的特點”時,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在我們面前有四種人,第一種是法國波旁王朝的殘余;第二種是法國的大資產階級;第三種是法國普通人民;第四種是被占領地區的廣大人民。學生進入情境,教師接著問:這四種人對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分別持什么態度?學生進行討論,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指出:他們不同的態度正說明了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兩重性……這樣就把一個模糊的問題明朗化了,學生的認識由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發展,這個教學難點也被突破了。創設問題情境幫助突破難點,須依情況而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對藝術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筆者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革新,情境教學法將會有更多的突破,它的運用將會給歷史教學注入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