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優化實驗教學,探討如何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 提高 綜合素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現實性和易感知性,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有效載體。近年來,不斷推行素質教育,優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化學的認識過程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化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F代心理學家和交叉學科的進展表明,人的認識水平不僅受智力因素影響,還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學生的學習更是一個認識伴隨成熟發展的知、情、意、行統一的過程,因此,有必要了解觀察物質本身的特點,結合化學科特征和教學的特殊條件。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注意應用一些典型實驗進行觀察示范指導,使學生逐漸懂得觀察由點到面,全面細致,要向學生指出觀察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說明布置實驗和觀察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觀察是有意識的、能觀察到現象的細微處。通過實驗,觀察實驗過程產生的現象。如:觀察顏色、狀態及其變化、聲音、氣味、吸熱還是放熱等。經過實驗所獲得的信息探究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從定性、定量的角度找出內在聯系、分析歸納,邏輯地總結成規律、即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突出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演示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化學實驗是掌握化學知識的入門向導和手段,學生以實驗事實出發形成化學概念,上升為化學規律,進而編織知識網絡,構建知識框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結合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激發思維活動,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中學階段的演示實驗部分為驗證性實驗,在驗證性實驗中,往往成為學生“看熱鬧的觀眾”,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它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挫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而把驗證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實驗前學生不知道實驗現象,學生必須經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記錄,自己歸納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同時通過現象看本質、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如:在學習鹽類水解規律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測定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0CO3、CH3COONa、NaCl溶液的PH值,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通過比較對應酸的酸性強弱,學生自己歸納出鹽的“越弱越水解”規律。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求狀態。通過探索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能力使之養成勤思考、重探索的習慣,適當地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實驗,是大有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開展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學生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尤其喜歡親自動手實驗,根據這一特點,把易操作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設計,且對每一個實驗環節,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必須規范操作,從嚴要求,真正達到實驗的目的,讓學生掌握實驗的要領和技能,達到操作規范、準確,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素質。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實驗設計時,學生閱讀,查找一些實驗小竅門,實驗藥品及儀器的代用品,實驗的改進等有關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同時也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讓學生選擇下列儀器:鐵架臺、試管、帶夾子及導管的單孔塞子、燒杯、干燥管、漏斗、燒瓶、U形管等,設計組裝一個簡易、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CO2發生裝置,學生的設計裝置如下圖:
通過開展實驗設計,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改進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性思維是所有思維形式中品質最高、最有價值的一種思維形式。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課堂演示實驗,遇到現象不明顯,操作復雜,污染物不易處理等,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實驗的不足之外,然后鼓勵學生對其進行改進,設計合理的方案。如對實驗室制取氯氣裝置,使用該裝置制取氯氣,有不足之處:
由于我們制取氯氣時,不只是收集一瓶氯氣,而往往 收集幾瓶,如課本中有關氯氣跟金屬、氫氣反應及氯氣的漂白作用的演示實驗,就需要幾瓶氯氣。當一個集氣瓶收集滿之后,要換用另一個集氣瓶收集,在這換瓶的時間間隔內,難免有氯氣逸散出來,而氯氣有毒,這樣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可把圖1所示的裝置,改換成圖2所示的裝置。使用該裝置收集氯氣,可按下述方法進行操作:
1. 當要收集氯氣時,合上夾子B,打開夾子 A ,氯氣就導入了集氣瓶;
2. 當集氣瓶收集滿之后,而要換用另一個集氣瓶收集時,合上夾子 A ,打開夾子 B,則氯氣就導入了氫氧化鈉溶液;
3. 當集氣瓶換好之后,再合上夾子B,打開夾子A,則氯氣又導入了集氣瓶。
這樣就避免了在換瓶過程中氯氣的散失,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及對環境的污染。
經過改進,促進學生對反應原理進行再認識,對實驗裝置再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會激勵學生敢于創新。盡管有的學生的分析和設計還不夠完善,但卻體現了學生勇于批判的創新精神。
通過上述實驗教學的改革,有效克服那種普遍存在的既不認真觀察又不積極思考,結果熱鬧一場,但又一無所獲的現象。在優化實驗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及知識遷移能力,促進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培養出那種積極參與,嚴謹求實的科學素質,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將使每個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虞華文.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10(18) -(19).
[2]曹文秀.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3(12).
[3]郭勤連.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