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工作都需要有反思,有反思行為的活動才會充滿靈性與活力,高中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新一輪課改后,更加要求每一位中學英語教師在結合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優化自己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主要特征
(一)教學反思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
教學反思并不是一般的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更合理。教學反思對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并及時地把思想變為行動。一個教師如果能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經常研究總結,那么其教學水平將不斷提升。
(二)教學反思具有探索性
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中的困惑。反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探索中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教師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的過程。
(三)教學反思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
它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也有對學生試卷評卷方法的反思。例如,筆者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了一種模式“自查——互查——師評——反饋”的試卷講評模式,試卷講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激發了學生主人翁意識,讓筆者知道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一)對英語教學的重新認識
1.學習外語與情意的關系
外語課堂教學既是一個掌握外語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激勵情意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動機、興趣、態度、氣質、性格和良好的習慣等。學生初學外語時,會產生一種好奇心,好奇心不斷獲得滿足,從而又產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斷獲得滿足,進而樹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斷增強,并與崇高遠大的理想相聯系和強化,可使興趣發展得更豐富,從而形成認知興趣。因此,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掌握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目標的完成,又要重視情意目標的實現。
2.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關系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實踐訓練才能獲得。語言知識的傳授不能代替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為交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在教學中將掌握語言知識、培養言語技能和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學理念的反思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
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控,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觀。""
2.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
傳統教學是由老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高素質人才,要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還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不斷創新和培養實踐能力的過程,讓學生由“學會”轉變到“會學”。
三、教學反思應注意的幾個“是否”
(一)是否真正“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因為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
(三)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都應該“為了一切學生”,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一些英語教師往往把要討論的問題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討論,不管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后,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優等生發言。至于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往往并不被關心。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其實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發言的權利。
總結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英語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地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學反思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