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學》這本書以“研究、創新、綜合、實踐”為宗旨,探索現代教育的新思路,針對教師的需求更多的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引領。小學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小學高年級的信息課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學習制作flash動畫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讀完《現代教學》這本書后的感悟,就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創新,談談我的幾點感悟和反思。
第一:精彩的主題
興趣是學生探索、創造的力量源泉,是學生的最好老師。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學生只有首先對信息技術課有了興趣,充滿好奇心,才會主動地去探究它,想方設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我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具體班級的學生、教學內容,確定非常精彩且適合他們的教學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為良好的教學氛圍起到鋪墊作用,這是上一節好課的基礎。
第二:先進的理念
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才會使課堂教學既科學又精彩;分組教學要注意任命有責任心的組長;分層教學要注意學生的層次,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自主研究性學習要注意對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的提示、指導,要注意過程評價,防止課堂散亂和學生不知所措;問題解決教學要注意問題的生動、實際、層次性和準確性。總之,有了先進的理念指導,學生才有可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才可能會有更好的創新。
第三:不俗的組織
組織好課堂,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這是一堂好課的基本保證,當然這需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環節,對導入、講授、提問、練習、總結、展示、評價等環節的時間、內容都要有準確的安排。無論是講解還是演示,師生、生生都要互動起來,才能產生良好的氛圍。
第四:豐富的資源
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的作品豐富多彩,豐富、貼切、方便的教學資源是一種良好的保證。資源包括兩大類:教師講課應用的范例資源、學生制作作品使用的素材資源。資源可以通過局域網或因特網來存儲與傳輸,分類要準確,檢索要方便。為了便于學生使用,盡量做成按教學設計所需的主題資源網站,節約學生的檢索時間。
第五:分層教學,多樣成果
針對學生認知的差異,教師課堂上采取分層教學,鼓勵學生多樣化練習,防止學習成果的千篇一律,這是抓住“眼球”的重要因素。現在提倡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還有學生的創造、創新和差異教育的針對性,所以通過不同的作品成果來顯示教學的效果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方式。
第六:及時的評價反饋和激勵體制
及時、恰當的評價是為課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環,評價反饋更重要,把評價流于形式對課堂的負面影響極大。在學習中,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的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終結性評價,可以通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絡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適合的激勵體制,來促使學生不斷進取。
第七:課堂的小結
課堂練習時間到了,通常教師會草草結束,而忽視對本節課教學的小結,實踐證明,切實做到良好的課堂小結,便于學生課后溫故而知新。
第八:課堂的延伸
課講完了,如果時間剩余,要靈活安排一些學生的拓展練習,沒有拓展的時間也要布置一下課后的拓展學習任務。教師根據現實情況和未來趨勢引導學生繼續探索,這是對一些疑難問題的拓展,也是為可持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九:課后反思
由于教師面對的對象是能動的學生,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往往和課堂生成有差異,如學生的理解力影響本節課的教學進度等。這就需要教師課后常常及時做好教學反思,總結每節課的亮點和不足。
第十:專家引領
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教師自身的不足自己往往不能看清楚,有了專家的引領,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快地得到提升。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除了以上的十項外,還要注意打造自己的語言、教態、板書等基本功,對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內容都不能忽視,對課堂中發生的隨機問題能巧妙地自如駕馭。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讓一些枯燥難理解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