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常常被忽略的環節,課堂提問可以達到傳授基本知識、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的重要目的。而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課堂提問的效果不明顯。本文從筆者對有效的課堂提問的理解和經驗出發,分析當前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提問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對策
課堂提問是我們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師生相互交流、保持并提高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具有積極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拓學生思路,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表達自己看法的習慣、能力。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同學上課時不喜歡舉手發言,在課堂上鮮有討論的氣氛,這都不利于師生互動、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存在的誤區及問題
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個問題提出后,出現一段長時間的沉默;而當教師點名讓某同學作答時,學生也難以作出回答。出現這些狀況主要是因為:
(一)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
有的教師為了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和興趣,可能會提出超出學生知識范圍的問題,這使有的同學感到云里霧里,不理解老師的問題,積極性不高,反而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師的提問的方式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果
為了達到提問的效果,引發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在提問時要做到問題表達清楚、選擇合適的提問用語。如果教師的問題表達的不清楚、有歧義,會給學生造成困擾,讓學生很難回答問題。比如,教師在提問時用“對不對”等類型的問題,這類問題往往不能促進學生深入地思考,學生對課堂的提問往往會沒有參與的熱情了。
(三)教師提出問題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
對于課堂中的提問,學生的準備不一定都足夠充分,而且學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因此我們在提出問題后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思考、討論問題。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對于問題也不會有深的印象、對知識難以消化吸收,學生在提問中也就很難學到知識。
(四)提問后缺少給學生的反饋
有的教師是在課堂提問時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在學生沒有說完時就接住學生的話,自己說了起來,完全忽略了給學生的反饋,這使學生無法參與到問題的思考、表達交流中去,造成教師灌輸知識的習慣。
因此,在課堂提問時,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地尊重學生的看法,并給予評價、糾正或者表揚鼓勵,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中既培養了自信心和積極性,也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得學習情況和思維過程,從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
二、提高課堂提問效果的策略
(一)巧妙的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提問的時候,要力求新穎、巧妙,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提的問題首先要符合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富有技巧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學到并掌握知識。
同時,好的問題需要教師利用時間和精力來設計,而不是浮于表面,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理解教材及學生的情況。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應突出重點,圍繞難點設置問題,設計的課堂提問要能突出教學重點,要設計出新穎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巧妙的問題既要能引發學生參與,也要達到提問的目的,有針對性促進學生進步。問題設計的要求明確、準確,使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領悟知識、掌握知識,又能嚴格的訓練學生的思維。
(二)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深度
課堂中的問題需要有一定的難度和適度的深度,以達到提問的最佳效果,讓學生感到問題具有挑戰性從而認真地投入問題的思考中,經過認真思考而得到的答案會讓學生有成就感,加以教師的鼓勵,學生便更有信心。但是,問題的難度和深度要適宜,不能超出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問題太過簡單,就不足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激起學生的思考活動;而難度如果太大,學生無力解決,就會失去,降低學習興趣。
問題難度和深度的把握可以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根據課堂時間和教學目標來確定問題。
(三)課堂提問要面向所有學生
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往往只涉及部分同學,也就是只有部分同學參與問題的回答,而部分同學由于沒有參與到問題的回答中,就會不去思考問題,對這些同學,既打擊了其學習的積極主動,也不利于其思維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學習的進步。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對象要顧及到每一位同學,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調動起學生整體的全面發展,使數學成績高低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提問中學到知識和培養思考的習慣。這要求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因人而異,培養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的思考中去。
總之,課堂提問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在一節課中發揮提問的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走進誤區,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實際的水平進行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循序漸進,以達到課堂提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華民,陳明選.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2]奚根榮,沈龍明. 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