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分析當前高中階段地理課程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出發,進而提出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興趣,指導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路徑方法,采用優良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和效果,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好的教學效益,從而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不斷的更新和豐富,課程內容繁多,涉及面廣,教學難度大,因此要想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更需要教師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要如何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摒棄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教師的單向傳遞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邊多種形式交流,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變單一培養目標為多層次培養目標,使課堂能夠真正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智力,這是一項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二、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突出的問題
(一)課堂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內容被重新編訂,較多的知識點被刪除,但這些知識點仍然在教材活動及案例中不斷出現,從而使整本教材的知識容量比編訂前還多。新課改下的教學課時相對減少,每周只安排兩到三節的地理課,若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大容量知識的教學任務,且還要兼顧到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培養學生思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在傳統的黑板—粉筆式教學法下,是難以完成的。很多教師與學生通常會感到課時的不夠及教學進度落后。
(二)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不足
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關系到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初中階段地理學科的學習,是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形成對地理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目前,初中的地理學科并未列入中考科目,僅作為會考需要的一種學科,學生、家長和教師在無形中形成一種觀念,認為地理學科并不重要。部分學校甚至不開設地理學科的課程,這使得初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提高,很多學生的地理知識很缺乏,未形成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地理讀圖、繪圖等方面的技能更是掌握甚少。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與初中地理知識的銜接難以完成,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存在很大的阻礙,許多教師不得不占用課堂時間回顧初中地理的相關基礎知識。
(三)教師課堂時間觀念淡薄
據調查,目前部分高中學校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毫無教學計劃,教學效率意識差;教學目標的設計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未有明確的指導作用;課堂教學時間觀念淡薄,不重視時間的有效性,未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展開分層教學,隨意性比較大,導致部分教學時間無端浪費。
三、地理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培養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一般是在他們地理知識不斷增長,并且能運用地理知識滿足他們新的探索,追求的需要時,逐漸產生的。因此,培養學生的這種興趣,就要從注意地理知識的積累與地理知識本身的質量兩個方面入手。因此,在教學中將地理知識不斷系統化,并有意提高其趣味性,是引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重要途徑。例如,經常性地歸納總結,使地理知識條理化;適當地利用直觀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二)注重常規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融合
常規模式基于傳統教學手段,主要利用傳統教學媒體,使用直觀的教學語言,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說教式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注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因此,要注意在實踐中這二者的合理配合與運用。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學生能獲得最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很好地培養。
(三)注重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抽象知識,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系,才有可能講清楚。《常見的天氣系統》一節是很典型的例證。這一節中很多的知識學生在生活或者在電視上都能夠經常接觸到。天氣的陰晴、冷暖,學生雖司空見慣但往往不能掌握其變化的規律。在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動畫來演示鋒面結構和成因示意圖。本節課的一些知識比較宏觀、抽象,且學生們在初中時地理知識比較薄弱,單單通過文字表述,學生很難理解鋒面的結構和變化過程。通過讀圖(鋒面結構圖),學生們加深了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
(四)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人的行為80%受習慣支配。學不進去,缺乏自主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攔路虎。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基礎。實踐證明,教師的角色和任務已經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一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說客,是課堂內外學習活動的導演,是穿針引線的聯系人。教師作為“導師”,主要是導習慣、導學法、導興趣、導學路,表面上看學生從老師這里得到的知識少了,但實際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不斷增強,獨立性發展了,具備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無限可能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多樣新手段和方法,這對提高課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要注意所教知識技能的深淺得當,難易適度,不應有意超前拔高,要使全體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以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李家清. 新課程高中地理“過程與方法”的教學評價實踐[J]. 教育科學研究發,2006(08) .
[2]黃莉敏. 中學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及策略[J]. 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