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倡學生要在玩中學,學中玩,趣味性強,學生愉快接受,記憶不錯。就低年級識字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學生單調地識記生字,機械地重復抄寫,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大腦皮層受到抑制,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這種做法老師不愿意使用,學生更不愿意接受,有悖于素質教學的宗旨,滯后了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那么怎樣把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優(yōu)化才是最理想的呢?一句話:“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所謂“樂學”是指從學生樂于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認識興趣,促使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我們通常所說的“學趣”是教師采用“寓教于樂”的種種教學手法或采用激發(fā)學生以學習中感到快慰、滿足、成功等種種手段,使學生把學習視作樂事的心理反應。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幫助記憶,鞏固識字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角度談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和手段。
一、游戲激起學生“興趣”法
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做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大腦處于亢奮狀態(tài),思維活動最活躍、最有效,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識字教學,學生便會全神貫注于活動之中,學習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適時做一些游戲是一種好方法,它能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識字并將所學漢字加以記憶鞏固,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具體做法如下:
(一)交朋友:教師把準備好的聲母卡和韻母卡發(fā)給學生,教師在講臺前出示生字后,手拿聲母卡和手拿韻母卡的學生很快手拉手,齊聲拼出生字的讀音。例如:教師出示“生”字,手拿“sh”的學生和手拿“ēng”的學生快速站在一起,齊聲讀出“生”字的讀音,教師還可以準備能組成新字的兩個已學過的字,讓學生讀后手拉手交朋友。例如:把“王”和“元”合成“玩”,把“小”和“大”合成“尖”,“土”和“也”合成“地”。
(二)貼樹皮:教師出示一幅畫大叔的畫,樹干上寫著拼音,請學生把寫有生字的小卡片貼上去,不準貼錯。例如:樹干上寫著:shōu shuō qǐng qíng jīng mā mǎ等,對應的字是:收、說、請、晴、睛、媽、馬等,學生把對應的生字貼到寫有拼音的地方。
(三) 添磚加瓦:學習漢字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給漢字加一筆或減一筆,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字。如:“大”加一筆可變成“太、天、犬”;“日”加一筆成“目 田 由 申 電”等。做這個游戲能增強學生的析字能力。
(四) 摘胖桃:教師在畫有桃樹的畫上掛著寫有生字的胖桃,學生用拼音卡拼出生字的正確讀音,就摘到相應肥桃(生字),這種游戲可用于比賽,也可小組競賽,還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
(五)愉快傳遞:游戲方式:把全班同學分為兩組,每組推薦幾對同學參加比賽,每隊同學一位做動作,另一為猜字詞,面對面站立;選派別一組的一位同學出示字詞,那位猜字詞的同學背對著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猜得多的獲勝。
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喜歡比賽。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將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yōu)閷W生樂學的伙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猜字謎激起學生“學趣”法
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字的形狀或意義自編一些字謎,讓小朋友去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同時可以發(fā)動學生開動腦筋編寫字謎。如“日或目”,編為“四周不透風,一橫在當中”“四面不透風,兩橫在當中”;“也”字編字謎:“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筆”字“上邊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變”字“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一面一個點,又字在下方”;“告”字“一口咬斷牛尾巴”;“七”字“十字尾巴變彎,算算比十少三”等。
字謎教學能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景,使學習生動活潑,能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這樣既能幫助兒童記住自形,理解字義,又能培養(yǎng)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順口溜激起學生“學趣”法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jù)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這種方法以其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實踐證明:順口溜識字法確實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學習和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
四、插圖配字激起學生“學趣”法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如果在識字教學中,能通過一些具體直觀的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幫助他們理解,更能提高識字效率。圖字結合激趣法是以某一具體直觀的、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參照物,與漢字的字形取得某種聯(lián)系,從而準確識字的方法。
人教版第一冊“看圖讀拼音識字”第三、四課,其中有“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八個生字是象形文字,而且課本上配有圖和象形文字,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圖,可以先讓學生看圖,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邊說教師邊貼上對應的生字卡。然后讓學生繼續(xù)觀察圖右下角的象形圖和生字在形狀上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只要能說出他們在形狀上相似并能簡單說說就行了,就要加以肯定和表揚。
所以,在識字教學中,要利用好圖和實物,自制一些幻燈片,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并經(jīng)常指導、幫助、啟發(fā)和鼓勵他們。這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總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研究識字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