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頻繁性的自然災害使得人們陷入極度恐慌,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而高中生承載著未來的希望,對他們實施環境教育,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領域的一項核心任務,同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生物教學 學生 環境意識
環境教育不分國界與種族,它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環境教育是以跨學科活動為特征,以喚起受教育者的環境意識為目的,使他們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提高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建立正確的態度與環境價值觀的一門教育科學。環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受教育者深切地體會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形成較強的環保意識,以便自覺地從全局利益出發,為保護環境作出最大努力。環境意識包括參與意識和認識意識。認識意識是指人類不斷利用、開發自然資源和環境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既利用和改善了自然,又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和污染。而這些活動現象在人的頭腦中形成一種反映和認識,這種對環境能動地反映和認識,被稱為環境意識,如將這些認識意識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則稱之為參與意識。環保意識是建立在良好的環境意識之上的。
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已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始終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
環境與發展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兩大課題。實施切實有形的措施加強全體公民的環境意識,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的破壞、沙塵暴、赤潮、資源枯竭等環境問題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熱愛環境、建設環境,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之一。環境意識不僅是道德行為規范和現代科學知識的綜合,又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早已變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要將環境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將環境保護時刻持有將環境保護要盡最大盡可能結合教材中介紹或涉及的環境保護內容,將環境教育寓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才能在長期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目的。比如介紹日本人愛樹成癖,長期堅持植樹造林, 使整個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8%,逐步達到森林大國的事實。通過以上事例介紹及比較,可大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投入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熱情,讓學生能從身邊的點點小事做起:愛護花草樹木,利用陽臺養花草,植樹節每人搶栽一棵樹,把美化我們的環境當成一種由衷的自覺行為。
三、通過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切實可行的
環境教育課教育方式選擇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為環境教育的突破口,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教育是可行的。
生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因素,通過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可以研究一些生命活動的現象和本質,也可以研究一些生物體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實踐活動中調查和研究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巨大作用,如:生物對環境的凈化作用、生物對環境的監測作用、植物對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作用、生物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等。通過生物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理解生物資源多樣性。在地球40億年的生命史中,曾產生25億種物種,截止20世紀90年代99.9%已滅絕,現大概僅存500 -3000萬種生物。由于地球上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過度捕殺、走私猖獗等,目前陸地物種消失速度很快,根據按目前的情況估計,到20世紀末,還將會有50-100萬個物種瀕臨滅絕。在以后20-30年之內,平均每天約有100個物種將從地球消失。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直接的生活來源和物質源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尤為重要的是,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價值,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是相輔相成和互相制約的,進而形成一個復雜龐大的生態系統,系統中任何一個物種的絕滅都預示著上千種其他生物即將面臨死亡,而最終威脅著人類自己。經過相關資料的學習、收集和整理,使學生自己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并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環保技能,增強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生物科學與其他學科中有相關環境知識的滲透與聯系
生物科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在環境科學方面與化學和地理學科的聯系更是密切,所以在相關知識方面可以進行互動合作。如在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時,可結合化學知識介紹酸雨的性質,可提前聯系透化學知識,酸堿度等概念,酸雨如何形成。在正確的化學知識的前提導下,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模擬酸雨,控制PH值。接著進一步思考酸雨對生物的產生的危害。再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遭到破壞,結合化學知識了解溫室效應和臭氧層。
在利用生物圈和水資源方面,生物與地理也關系緊密,可結合地理方面知識滲透環境保護和環境意識,在相關學科的交流中促進知識的掌握和環境意識的教育。
總之,加強高中生的環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他需要廣大師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奮斗。在課堂和生活中逐步加強和滲透環境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成績。
參考文獻:
[1]少年環境保護知識必讀叢書:環境保護的未來之路. 國出版集團,2011.
[2]羅亞譽. 境保護教師教學手冊. 南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