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一些讀、寫、說的技能,其中朗讀訓練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想使朗讀訓練有成效,必須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具體的指導,在教學中要結合課文的講讀過程、理解過程來指導朗讀訓練。學生對課文有了理解,才能讀得有感情;同時有感情地讀,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解課文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較好的方式是把講讀課文和朗讀訓練融合在一起。
一、抓關鍵詞語是朗讀訓練的基礎
一篇課文的結構是由詞、句、段構成的,詞是文章的基礎構成部分,因此,抓住文章的關鍵詞進行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如《烏鴉喝水》一課中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課文,這個時候孩子們接觸課文不多,因此朗讀訓練的指導就要更具體、細致。我具體的指導朗讀方法是:(1)這只烏鴉想要什么?(水)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要突出哪個字?(渴)。(2)口渴了就要找水喝,水容易找到嗎?(不容易)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到處)那么,讀的時候要突出哪個詞? 練習朗讀,注意把“渴”和“到處”讀得重一點。這樣的朗讀訓練,既讓學生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關鍵詞語,又在訓練中滲透學法指導,對于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提示語進行朗讀訓練
文章中描寫人物語言的提示語往往蘊含著說話人的思想感情,在進行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有必要提醒學生注意并揣摩描寫人物語言的提示語,可以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船長》一文,當“諾曼底”號船身被剖開一個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船上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呼喊著,哭泣著,哈爾威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讀哈爾威船長的話,可以這樣指導:(1)這里的“吼”是什么意思?哈爾威吼出了什么話,讀一讀。(2)他為什么要吼,而不是“喊”或“叫”?(3)哈爾威的這些話是“吼”出來的,該怎么讀?這樣有意識地經常選擇課文中一些典型句段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能逐漸形成能力。
三、朗讀訓練與講讀課文同步進行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朗讀訓練往往是與講讀課文同步進行的,教師總是邊講解邊指導朗讀。還是拿《船長》來說吧,教師在分析哈爾威船長面對危險以及船上嘈雜的喊叫聲,只能“吼”, 這樣才能讓混亂的人們聽見,分析后再朗讀,學生就對哈爾威的臨危不懼有了深入的理解。接下來,黑暗中人們聽見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這里的對話為什么是“簡短有力”的?通過分析可知,情況危急,時間緊迫,只能是簡短的、有力的對話,分析后再次朗讀,學生在理解、朗讀中直接觸摸到那份撼人心靈的懼怕,感受到人與災難生死搏斗的過程,感悟了船長的英雄氣概。這樣的分析、指導,給學生制造出一個個閱讀期待,促使學生在強烈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語文基本的閱讀技能。
四、多角度提問,變換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中,大多采用以問促讀的形式來指導朗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角度來提問,以此來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小學語文第七冊《九寨溝》一課中描寫湖泊的幾句話,指導朗讀過程如下:(1)這句話寫九寨溝的什么?(湖泊)九寨溝的湖泊是什么樣的?(讀一讀)。(2)你覺得這幾句話的哪些詞最能表現這里湖泊的異常美麗? (色彩斑斕、五彩繽紛)課文怎樣具體寫的?讀一讀。(3)九寨溝的雪峰、湖泊的確異常美麗,我們來齊讀一下好嗎?像這樣,多遍朗讀同一內容的課文時,每遍讀時教師提問的角度不同,訓練的目的各異,學生經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加深了,朗讀的興趣更濃了。
五、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有閱讀興趣作支撐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光靠課本中的幾十篇課文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主動去課外尋找適合自己閱讀的作品。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在回答問題時恰當地用一些沒有學過的詞語,這都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好處。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賴于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理解得更透徹,才能融入自己更多的感情,因此,激勵學生廣泛地閱讀課外讀物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條途徑。此時教師要做的是適當地介紹適合學生閱讀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開拓了思路,又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大有好處,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誠然,朗讀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各種方法之間也不是獨立存在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靈活運用,采用適合學生的方法加以指導,定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