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話中的西齊弗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懲罰,降到人世間來受苦。對他的懲罰是:要推一塊石頭上山。每天,西齊弗都費了很大的勁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時,石頭又會自動地滾下來,于是,西齊弗又要把那塊石頭往山上推。這樣,西齊弗所面臨的是:永無止境的失敗。大神要懲罰西齊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靈,使他在“永無止境的失敗”命運中,受苦受難。
可是,西齊弗肯認命。每次,在他推石頭上山時,大神都打擊他,告訴他不可能成功。西齊弗不肯在成功和失敗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著:推石頭上山是我的責任;只要我把石頭推上山頂,我的責任就盡到了;至于石頭是否會滾下來,那不是我的事。
再進一步,當西齊弗努力地推石頭上山時,他心中顯得非常的平靜,因為他安慰著自己:明天還有石頭可推,明天還不會失業(yè),明天還有希望。
大神因為無法再懲罰西齊弗,就放他回了天庭。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了西齊弗的故事不禁陷入沉思:學生總認為學習是家長、老師強加給他們的任務,對待學習比較被動;對于行為習慣、集體事務也缺少自覺自愿的意識。假如通過教育讓學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也像西齊弗這樣化被動為主動,把命運轉(zhuǎn)換成使命該多好呀。回顧兩年的班主任工作,自己其實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把學生逐步培養(yǎng)成西齊弗這樣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的人。
首先,養(yǎng)成習慣,由隨意到自覺。習慣分為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于衛(wèi)生習慣我是隨時提醒,“地上有紙請撿起來”“某某同學衣服該洗了,指甲該剪了”“請把桌子拉整齊”。眼保健操的時候,值日生完成保潔工作。后來形成習慣,每逢眼保健操前,我往教室一站,學生自己就主動整理桌椅了。同事曾說過(6)班的學生看起來特別舒服,我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應該是教室整潔、桌椅整齊的緣故吧。對于學習習慣,我也是及時提醒,但更多的是激勵性的話語,比如“現(xiàn)在開始早讀,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已經(jīng)進入狀態(tài)”等。光是嘮叨是不夠的,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后來還選出了學習標兵和文明標兵,讓全體同學學有榜樣。對于一些習慣不好的學生則是聯(lián)合家長一起加強教育。對于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容易走神、不完成作業(yè)等行為,更是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讓學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約束自己,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就會自覺的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其次,鍛煉能力,由被動變主動。學生大了,是得有一個舞臺給他們展示自己。大凡他們能做的事情我也樂得輕松,盡管放手讓他們做去。我把全班六十人分為十組,班級的板報、班會等全部按組分配。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本學期的板報一期比一期好,小組長總是主動跟我預約什么時候開班會,積極性相當?shù)母摺_@些活動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對待工作由“要我做”到“我要做”,這勢必影響他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
最后,加強責任,化命運為使命。責任心是一種品質(zhì),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重在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師長對他們的嚴格要求,以此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責任感。作為班主任,一方面我認真而充分地備課,精心批改作業(yè),及時反饋問題,以自己的敬業(yè)精神盡可能地給學生以好的影響。另一方面,班級實行值日生負責制,包括掃地、灑水、撿廢紙、擦黑板等,全部落實到具體的某一個人,務必使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務時盡心盡力,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本學期在我所帶的班級發(fā)生了一件令我很感動的事情。有一天晚上,七點左右,同事打電話給我,當時我已到家,她說你班上一位叫孫一民的同學到現(xiàn)在都不肯回家。具體原因是這樣的:她今天是值日生,臨放學前,我按照慣例特別提醒她別忘了值日工作。誰知數(shù)學老師臨時找她有事,等她回來時,天色已晚,同學們把門已經(jīng)鎖上了。這下她可著了慌,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沒完成怎么辦?于是她找到我的同事幫開門以便完成值日任務。所以就出現(xiàn)了電話里所說的事情。當時我倆都深受感動,認為初二的學生能有這樣的責任心真不簡單。命運是外加的,而使命則是主動的,一個人有了責任心,還用擔心事情做不好嗎?
以上的措施促使學生養(yǎng)成了習慣、鍛煉了能力、加強了責任,學生的行為由隨意到自覺、由被動變主動、化命運為使命, 這是一種質(zhì)的變化,他們漸漸的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去學習、工作。這就是西齊弗的故事給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