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校美術活動是一種非功利性和輕松愉快的活動,成功的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很好的疏導作用。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作性美術活動比一般寫作、臨摹教學更能明顯地反映學生性格的理智、意志和情緒等方面特征,經畫筆轉化成積極的個性化的美術語言而有其存在價值,并可能將積聚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
【關鍵詞】美術教學活動 疏導 學生心理壓力
在美術教學中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在絢麗燦爛的色彩中能顯露外表文靜、矜持的姑娘蘊藏著一顆熾熱的情感;而萎縮的造型、疑慮的線條則掩蓋不了人高馬大的男孩內心的怯弱和無能;果敢的用筆、擴張的構圖足以體現貌似恬靜、文弱的學生潛在的能力和膽識;而在奇異的造型、合理的結構、嚴謹的制作中自然顯示出平時貌不驚人者的理性智慧和周密的策劃……這種在美術語言表現特點與其平時外表印象的不一致現象,好像在說明氣質掩蓋現象的存在。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心態(tài)和信息,是一種深藏心底的心理言語。
初中學校美術活動是一種非功利性和輕松愉快的活動,在成功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學生不同的氣質特點很容易作為心理動力特點不自主地流露筆端,從而看到學生氣質特征中內在實質的方面,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很好的疏導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之本質是抒情和表現。中國繪畫發(fā)展到最后叫“寫意”,為的就是抒發(fā)胸中之意氣,宣泄和緩解心中積郁的能量而使心理平衡。我們知道氣質決定了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外部行為特點,而繪畫的過程是眼、腦、手高度整合、高度協作的過程,同時又有感知能力、形象記憶、形象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的參與。這一運動過程不僅直接受到個體行為的強度、速度即氣質特點的支配,還將受到當時的情緒、心境、意志等性格特征的影響。因此,學生在自由自在的繪畫中就必然毫無修飾地將個體氣質、性格特征流露筆底。縱使我們排除在造型方面的特點,僅僅從各不相同的筆跡特點中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個體的氣質、性格特征。有些學者正研究通過字跡作為人格檢驗的手段;歐美國家也提出了“筆跡心理學”等都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書如其人、畫如其人”之說,自唐宋以來的“寫意論”,就旨在表現物象背后主體的氣質、修養(yǎng)和人格。
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作性美術活動比一般寫作、臨摹教學更能明顯地反映學生性格的理智、意志和情緒等方面特征,因為其中有更多的東西需要靠學生去想象、思維、創(chuàng)造、選擇、判斷和組織。有的學生造型能力不一定太好,但落筆肯定,構思造型都有自己的特點,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果斷性;有的學生不僅用筆遲疑、猶豫,最終還是東拼西湊的,不僅果斷性較差,還表現出依賴性、惰性;有的學生構思敏捷,作畫過程連貫而有序,有始有終,體現出較好的思維水平、判斷力、計劃性和情緒穩(wěn)定性;而有的學生則畫一點、想一點、添一點、改一點,甚至虎頭蛇尾、草草交卷,就明顯缺乏上述積極的性格特點。
無論是積極或是消極的氣質特征,都可經畫筆轉化成積極的個性化的美術語言而有其存在價值,并可能將積聚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奇妙的是,無論是積極因素或消極因素一旦轉化為美術表現語言,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并呈現出獨到的藝術風貌;狂放不羈的美,工整細膩的也美;濃涂艷抹的美;清新典雅的也美……因為都是他們心理特征的自然流露,都有其存在和發(fā)展的價值,同時也更具有研究價值。
美術活動能很好地調節(jié)心理。而當學生由衷地畫出一幅滿意的作品時,特別是在自由繪畫時,會感到十分過癮和產生莫名的輕松感和快感,伴隨著愉悅的創(chuàng)造成就感,進而使積聚的心理能量得到緩解,成了氣質掩蓋(壓抑)現象的“緩解閥”,從而有利于學生氣質和性格的健康發(fā)展。據筆者調查認為,極大部分學生表示畫完后心情愉快、高興、輕松、解脫等,有學生表示,畫完后有“說不出的高興”;“有如放下一塊石頭”;“了卻了一件心事”的感覺。有一學生寫道:“在畫畫時,我心里只想著怎樣畫,其他什么都不想,有種很過癮的感覺”;另一個學生寫道:“每次高興時畫畫,往往使自己更加高興,在比較煩悶時,畫完心情也會好些,而且畫的還挺不錯,比寫作更能發(fā)揮心中的情緒。”而在想畫卻不能畫時,普遍會感到煩惱、難受、壓抑、遺憾、什么也不想干等,有一學生寫道:如想畫而不能畫,會“非常不好受,覺得活得煩,進而對學習也感到厭倦”。 在青少年時期,此時,藝術和個人產生一種切身的關系,而不再只是一件有趣的活動,這時期的青少年經常從藝術作品內尋找個人的意義,借藝術形式來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感受。加之,藝術本身也有使青少年表達一些難以用其他方式表達的事情的作用。這是一種超越書面言語的更為高級的言語功能的體現,它標志著學生對美術的認識走向自覺。當他們懂得美術未必都是寫實、逼真的代名詞,造型、色彩、形式各具自身的表現力之后,他們將有可能通過日記中的題頭、插圖,裝飾在床邊案頭的小擺設、布貼畫、饋贈親朋好友的賀卡等途徑去訴說少男少女的思緒、情懷、沖動、夢囈,這是一種細微、隱秘、復雜、深沉的言語。女學生在這方面較男生明顯,到高年級時尤甚。故,我畫,我快樂!初中美術活動能疏導學生心理壓力。
不過必須承認,初中美術課量是有限的,而且某些課業(yè)對有些氣質類型的學生能起到緩解作用,而未必對其他氣質類型學生也有作用。因此,這種心理疏導的需要也許只能寄希望于自發(fā)的課外美術活動或其他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