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疑能力是學生養成創新精神的關鍵所在,根據高中物理教學的具體情況,按照實例探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從“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題”,“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驗現象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事物的對立面提出問題”四個方面,闡明了怎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質疑進行培養。
【關鍵詞】培養 新課標 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是學生養成創新精神的關鍵所在,也是探求新知識開端和動力。求知欲、創造性往往是從根源于質疑的產生,即提問題的前奏。
提問題是學生的知求過程,而提問的質量體現了學生的求知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課內到課外,學生都可以提出問題。但是,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很會提問題,而有的學生什么問題也提不出,或者提的問題總是“沒水平”。學生的學習水平是與平時是否會提出問題、提高高質量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可見,如何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應特別重視。
一、學生不會提問題的原因
(一)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不深入。有的學生學習物理還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對物理概念、規律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和透徹理解,無法把發現的現象和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并提出質疑。像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常常是沒什么問題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簡單、很膚淺的問題。
(二)未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質疑過程是一個創造性思維過程,有的學生往往習慣于接納已有的事實和現象,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忽略把已有的事實和現象與其他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的過程,因此無法提出問題。
(三)心理方面的原因。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流,害怕提問題;缺乏自信的學生羞于向老師提問題,他們害怕所提問題太簡單而被人嘲笑,因此,雖然有問題,但寧愿悶在心里,不肯向老師或同學提問。
(四)教師自己的原因。學生是否敢向老師提問題是與老師個人性格、品質有關的。
二、培養學生使其勇于提問題
針對學生不會提問題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
(一)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題
不管是課內還是在課外,只要有對物理現象或作業練習中有問題,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來。對于學生大膽的猜測和疑問要積極充分地給予肯定,即使有些問題是錯誤的,或者提出的問題是很粗淺的,也要積極給予解答,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決不可嘲諷打擊,傷害學生的自尊。同時,應該告訴學生提出質疑、解答質疑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
(二)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
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有時,一個很平常的現象包含了深奧的物理規律。在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要讓學生提出疑問,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設、猜想、設計實驗為最優選擇。例如,讓學生回想:在冬天脫毛衣時會有噼里啪啦的聲音;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剛走進食堂,眼前就成了“霧蒙蒙”的一片;行駛的汽車突然剎車,乘客會俯沖向前……這些事例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歷但未曾深究過的,當教師在課堂上把它們呈現給學生時,自然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質疑,進而對問題進行探究。
(三)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中提出創造性的問題
教師應該教育引導學生,在做一個前人做的實驗時,如果得到與前人不太一樣的結果,這時候不能一味地懊惱覺得自己做錯了然后重新實驗,這樣很容易令我們和一些有價值的發現擦身而過;而應該大膽懷疑是否有人做錯了,努力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層層設疑,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表層逐漸轉入深層,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在學生觀察演示實驗時,應積極引導在實驗中觀察的“奇”和“細”的現象,并對這些現象提出問題。如果學生對實驗非常熟悉,他就能在實驗中分辨哪些現象是“奇”,哪些現象是“不奇”,到達了這種程度就有可能捕捉到“奇”與“細”,因而提出問題更具有指向性,就更容易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例如:簡單的電現象的實驗,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紙屑,同學們小學自然課上做過,很熟練,卻很少有學生思考有什么問題,一旦要他們仔細觀察,并口述觀察到的現象時,發現摩擦過的塑料尺先吸引紙屑后又推開紙屑,創造出“為什么吸引”“為什么排斥”兩個問題情境,為使全體學生關注,用多媒體顯示摩擦過的玻璃吸引兩個懸掛緊靠的小球,后有排斥兩小球,且兩小球也分開了,減慢速度反復顯示問題情境,不斷刺激學生,不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開發學習動力。
(四)培養學生從事物的反面提出問題
逆向思維,即是突破思維定勢,從對立的、顛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逆向思維改變了人們探索和認識事物的常規思維定勢,因而比較容易引發超常的思維和效應,從而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課堂中我們可以給他們講一些科學家從反方向思考,并提出問題,從而獲得重大發現的例子,作為他們思維的范例,并且在授課和做習題的過程中,提問學生從反方向思考問題會有什么結果,從而使學生養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
質疑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只要我們以飽滿的創造熱情去積極探索思考和想象,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就會時時充滿活力,我們的創造實踐就會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惲瑛. 語物理導論教學指導書. 南大學出版社,2008. "
[2]關文信. 礎教育教學基本功.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