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念是屬于教育理念和思想層面的,而教育細節是屬于教育實踐層面的。有觀念沒有細節,新課改注定是要失敗的;有細節沒有觀念,新課改就會像一只無頭鳥,到處都會碰壁。所以,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既要有觀念的更新,又要注意細節的踐行,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改才能順利地實施下去。
加強學習,改變觀念,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是對教師的必然要求。觀念決定行動。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受自身的教育觀念支配的。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和現代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中,我們還存在眾多的矛盾和困惑。現在教育上的新概念、新思維、新提法如雨后春筍,眼花繚亂。教育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審視中進行冷靜地思考,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要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要符合學校的實際,貼近學生的實際,最重要的問題是正確的教育觀念的確立。
一、服務的教育觀
一是要關注教育能力,教師的責任是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二是要關注教育對象,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
二、共性與個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教學觀
教育要面對個性迥異的學生。教育活動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要堅持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堅持多種教育方法的靈活運用,堅持個性教學的研究,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主動實踐、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潛能、興趣、愛好、特長培養出具有現代個性的多樣化人才,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特長充分體現,個性充分發展。
三、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觀
所有學生都應該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優勢智能,所以不能以唯一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唯一的方法教育學生,以唯一的標準評價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要防止以部分學生為主體取代所有學生為主體,防止以部分學生的參與取代所有學生的參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談不上“主體”。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包括我們教師,學習是學生的自我建構過程,那就要求學生要參與課堂教學,不僅要積極參與,還要有效參與,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的和諧統一,才是真正的參與。
四、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我國基礎教育將進行課程改革,試行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師生角色的定位影響著教學的根本出發點,也就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因此,如何處理教學中的師生地位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把促進學生的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基礎,以便學生表現和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同時注重發揮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發展民主、互助、關心、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從現代教育的觀點來看,課堂并非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多的是一個知識、才華、信息交互作用的智力場。“相互激發”這種狀態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當課堂內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產生相互激發效果時,學生便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可見,并非只有教師激發學生,而且還有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的多重激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學活動才能如魚得水,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在終身學習的社會,接受學校教育已經不只是人生的準備階段,更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學生的健康情操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內容,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師生之間的情感傷害。所以,只有轉變師生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才能滿足新課改對師生觀的要求。
五、引導和激勵學生發展的動力觀
激勵和提升學生追求發展的內驅動力,追求成功的自信心是教育的責任。建立以鼓勵為主的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發揚優勢和弱勢的信心。采用引導和激勵的多種形式,堅持引導的正確方向,激勵學生正確對待挫折,把失敗作為一次體驗,勇于克服困難。對學生的懲罰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激勵的動力,要防止對學生濫用懲罰。
六、為學生創造良好心理體驗環境的過程觀
體驗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過程,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驗環境。教師的行為是學生行為判斷的重要體驗依據,教師的師德是學生無聲的體驗。要高度重視新形勢下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行為的矯正具有巨大的教育震撼力。
七、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發展觀
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使學生的素質基礎和個性特長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是揚長補短的教育,不是填平補齊的教育。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發現自己的不足。把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學相長,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同步發展的。
八、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觀
評價是導向,必須重視評價的科學性。評價方式影響教育效果,必須注意評價方式的人性化。要將績效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激勵進取,調整狀態,完善工程。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評價觀,關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二是要樹立了多元化的評價觀,本著“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學生”理念,多層次、多角度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僅要求學生全面發展,更要為學生的特長發展提供條件,把學生的每一點成績,每一點進步,都記錄在案,為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創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