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聯性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和諧,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和諧,是課堂教學的追求,也是教育改革的理想。以關聯為核心,以和諧為基石,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培養學生構建網絡知識體系以及構建網絡知識體系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發散性思維模式。
【關鍵詞】網絡體系 串式體系 關聯性思維 發散思維 和諧
在多年高中物理的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很孤立、片面,它們之間不能相互聯系,記憶松散。為了引導學生對物理體系的認知,構建物理網絡體系,特提出“構建物理網絡體系,和諧物理教學環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教學觀點。
一、構建物理網絡體系
為了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上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各種手段和情景展示物理概念與規律,培養運用概念、規律解題的技能,形成了以概念、規律為核心的知識點。學生也逐漸形成了以知識點為主體的物理認知體系。雖然各知識點之間有聯系,但往往是單線聯系,形成串式體系,缺乏橫向聯系,造成這種知識體系比較脆弱,其中某一知識點模糊不清,容易造成體系斷裂、崩潰,極易形成孤立知識點。
串式體系,依托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各個相鄰知識點單線薄弱聯系,一旦關聯知識點缺失,勢必造成關聯斷裂,形成懸疑。這種懸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個別輔導或章節復習進行協調完善,但效果甚微。
為了加強知識點間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構建各知識點間相互聯系的網絡體系。它的優點是以某一知識點為節點,構建與其他知識點間的直線關聯。即各個知識點的均為直接關聯,以物理概念為節點,以物理規律為關聯,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它的特點在于發散性。以任一節點為出發點,通過與之關聯的規律可以發散到其他所有的關聯知識點,有效避免孤立現象。
構建網絡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上,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還要注重與之關聯目標的復習及其關聯的構建。在每節課堂上,除了展示概念、規律外,注重與之關聯的概念、規律的關聯性再現,明確關聯性。學生在網絡體系的指引下,理解各個概念、規律的位置和關聯作用,以關聯為導引,自然過渡到其他概念、規律;從而建立全面的網絡化體系,不再只關注知識點本身,更多關注知識點間的關聯規律。
以概念(物理量)為關節,以規律為骨骼,全面構建物理網絡體系骨架,應成為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使命。
二、和諧物理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重心落實在知識點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推導上。不僅要重視概念、規律的教學,更要關注它們之間的關聯,關注與之相近的所有概念、規律的關聯。因此,關聯思想在教學中形成課堂的核心。為了尋求關聯,必須深刻理解概念、規律的內涵,這也加大了對概念、規律教學的要求,但更突出對概念、規律的比較。
關聯性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關聯性思維方式,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形成發散思維的重要途徑。發散思維,是以某一事物為出發點,尋求與之關聯的所有事物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關聯性廣泛,思維開闊,有效突破慣性思維的束縛。它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形成奠定扎實的基礎,使得學生思考問題更加全面,有效避免因片面思考所形成的思維缺陷。
因此,在教學環節上,運用關聯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模式,讓學生從關聯概念、規律通過適當的邏輯推理,平穩過渡,使學生了解新概念、新規律的形成過程。這樣就可以緩和學生對新概念、新規律的抵觸情緒,改變多年來形成的以考試為教學核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通過關聯教學,開拓學生視野,明確新概念、新規律在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激情。這樣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更是培養創造力人才的戰略要求。
和諧,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和諧,是課堂教學的追求,也是教育改革的理想。關聯式的發散思維模式,可以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根本上改善教與學的矛盾,促使教師改變以傳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也改變學生以接受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模式;教師的主要教學職責在于引導學生構建關聯式的網絡知識體系,學生在以關聯為主要學習內涵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構建網絡體系,感受關聯的重要性,學習運用關聯進行發散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又稱輻射性思維。它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它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并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或方法。發散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已知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發散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等特點。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一個好方法,構建網絡知識體系,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在構建網絡知識體系過程中知識點間的關聯,是發散思維行進的基礎。
綜上所述,以關聯為核心,以和諧為基石,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培養學生構建網絡知識體系以及構建網絡知識體系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發散性思維模式,是物理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