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考慮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內化的有效的學習情境。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去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結合自己近幾年來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課堂導入的情境化,讓學生產生興趣
興趣可以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所想知的的東西入手,使新課導入情境化,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例如在每節思想品德課前花上5分鐘,舉行一場時事發布會,報告人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內容可以是國內外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同學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教師、學生也可以適當點評,這樣使學生對每節課都充滿期待,拖欠一節課都不允許。如播放最新視頻《超級水稻畝產突破900公斤》,當投影展示“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不愛國不能成為科學家”時,同學們發出一陣歡呼,深切體會袁隆平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懂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很快就進入本課主題“科教興國”。再如講授《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筆者課前先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七子之歌》,結合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詩朗誦,讓學生在藝術的情境中受到深深的感染,懂得維護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一國兩制”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樹立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
二、課堂組織形式的情境化,讓師生距離拉近
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寬松、和諧的環境,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應改變過去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課堂組織形式,創設不同的情境。如在學習八年級《我和父母交朋友》時,教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課桌擺成圓桌型,精心創設一個談心的情境,采用與學生聊天談心的形式,說出自己平時是如何體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再如學習八年級《我們的權利》, 教者“模擬法庭”營造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角色體驗,加深同學對課本法律常識的理解、運用。此外對于知識容量較大的教學內容,則采用小組知識競賽的形式創設學習情境,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則創設辯論的情境,讓學生在激烈的競賽、辯論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問題設置情境化,給學生自然體驗
盧梭在《愛彌兒》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課堂教學不可能直接在實際生活中進行,但可以創設情境化的問題,以達到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的目的。如講授《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預設一個情境化問題:網絡交往中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如何遵守道德、法律?講授《老師伴我成長》時,預設情境問題:你有被老師誤解的時候嗎?此時正確的做法是什么?講授《熱心公益 服務社會》時,設計問題: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你的體會是什么?情境化的問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當然創設情境化問題必須注重其內在價值,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必須選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四、課外作業布置的情境化,提升學生的覺悟
盧布姆指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毙抡n標也認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思想品德教學必須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因此,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布置課外作業時,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如講授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后,布置實踐作業“我為家鄉的可持續發展獻一計”活動,要求同學們調查本鎮的人口、環境、資源等鄉情,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從教育、環保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老師幫助篩選后提供給當地人大、政府,“建立污水處理站”、“設立貧困生救助基金”、“嚴禁電力捕魚”等部分建議被政府有關部門采納。情境化的活動既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也加深同學對所學的有關國情、國策的理解,激發同學們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責任感,知、情、行在這里達到有機的統一。再如教完《我與父母交朋友》這一課,布置學生搞一次親子互動:對父母說一聲“我愛您”、幫父母做一次家務。許多家長反映,活動后父母感覺與孩子相互交流的障礙少了,子女關系融洽多了。學生通過自己活動獲得的感受是真實的,知識是自己總結出來的認識,因而特別可信。在這樣的活動情境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總之 ,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者如果能結合所學知識,充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對于高效課堂的實現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