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并解決問題來獲得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我們要在教學中強化“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提高“問題”質量的六大原則:直觀展示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漸進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發展性原則、主動性原則。
【關鍵詞】“問題”質量 探究能力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更需要有創造性思維。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出并解決問題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因此“問題”的質量十分講究,針對初中物理的特點和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綜合應用以下原則,有助于提高“問題”質量。
一、直觀展示性原則──注重問題探究的落腳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智力活動的進行與發展必須經歷由外部物質活動向內部認知活動轉化的過程。教學就是要促使學生由外部的、物質的、展開的活動向內部的、壓縮的活動轉化。充分運用形象化材料和實驗,揭示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展現探究的演繹過程,使學生探究問題軌跡清晰可見,抓住探究問題的落腳點。例如,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分析小車在三種表面的運動情況,提出下列問題:1. 找到它們的發展趨勢,即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將___________?2. 推廣到理想化情況,如果表面十分光滑,小車將____________?
二、針對性原則──注意問題探究的方向性
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真實存在的問題,是確實感到困惑而不是表現形式上的問題,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平時能夠深入學生,了解他們在每個知識上的認知特點的思維方式,摸準他們的思維脈搏,因勢利導地提出恰當的實際問題,抓住問題探究方向。如在進行“力”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討論一個問題:甲乙兩人拔河,甲獲勝,是因為甲的力氣大于乙的力氣嗎?學生往往給予肯定的答案,教師可利用兩彈簧秤演示給以否定,使其引起學生認知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從而產生探究動機,把握探究方向。
三、漸進性原則──注意問題探究的節奏性
問題設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階梯性,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可創設“小步距”問題,把一個復雜的、難度較大的課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如在“決定導體電阻大小因素”教學中,進行如下的問題分解:1. 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試根據已有知識進行猜測。2. 導體的電阻與各相關因素關系可能如何?試猜測。3. 如何通過實驗確定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關系?試設計實驗電路。4. 在進行導體與各相關因素實驗中,如何控制實驗條件?等等。
四、開放性原則──把握問題探究的深廣度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自主開放的主動建構過程。要激發學生根據不同條件,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探究,從而引發不同的思維,按照不同的理解去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創造個體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張揚個性化的探究品質,體驗成功,從而產生再探究、再學習、再發現的新動力,為此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創設多元性、開放性問題。我們在初三復習中曾提出一個跨學科問題:如何區分兩瓶已失標簽的蒸餾水和NaCl溶液?
同學們從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出發,進行多角度、多視野、全方位的探究,得出下列答案:1. 利用密度不同,比較相同體積的兩種液體的質量。2. 利用兩者密度不同,比較相同深度兩者產生的液體壓強大小。3. 利用兩者密度不同,比較同一木塊在兩者液體中露出的體積大小。4. 用AgNO3溶液鑒別。5. 把兩片相同菜片分別放入兩者液體中,過一段時間取出并晾干,比較兩葉片質量。6. 取兩種液體放在蒸發皿中。充分加熱蒸發,觀察有無固體殘余物。
五、發展性原則──落實問題探究延伸點
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智慧”。要恰當地把握問題空間,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認知規律,提出的問題宜在學生的基礎性學力與創造性學力之間。需要他們跳起來才能摘到桃子,使探索的問題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學習光的反射后,在探索光的折射時,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1. 光的折射的條件是什么?2. 光的折射有什么規律?3. 光的折射在生活、生產中有哪些應用?
這時學生可能會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哪些是科學合理的,哪些需要改進,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大膽設想,積極參與探究過程,使教學內容更豐富,能力培養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六、主動性原則──落實問題探究自主性
教師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充滿愛和尊重的“教學情景場”,積極鼓勵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教學中教師偶爾故意出現知識性問題,一旦發現后不要立即向學生聲明,要讓學生看看有沒有問題,期待學生發現錯誤,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向教師、書本、權威提出挑戰。對于學生粗心造成的錯誤,不替代學生改正;對經過討論而一時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不作裁判;對能通過自己探索、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認識,不包辦代替;對能積極提出問題,大膽質疑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落后學生,多給他們提出問題的機會,多加以呵護,讓他們在充滿鼓勵的氛圍中充分自由地提出問題并實施探究,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以學生為根本,教學觀念為先導,落實在教學實際中。因此,只要堅持開展問題研究,實施以問題為載體、以能力為核心、以創新為目的教學活動,就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