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有這么一段關于朗讀的描述:“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崩首x,像一位出色的導游,把誦讀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讀取得的效果,有時靠分析是永遠得不到的。 朗讀如此重要,現在教育者都明白了這一點,于是另一個極端出現了:什么課都要讀,似乎讀得越多越好,一位學生讀完后另一位讀,另一位讀完后再另一位,教師就在那里“好!很有感情!誰比他更好 ”忙得不亦樂乎,而學生讀得很乏味,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這樣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這就是我現在要提到的一個朗讀是否生成的問題?,F就生成性朗讀教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有效預設,準備生成
教師要尋找三維教學目標的生成點:a,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長點:如時代精神,人生價值,人生智慧的感悟;b,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點:如詞句的感悟與積累,篇章的整體把握與誦讀等;c,方法的生長點:如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質疑的方法,比較揣摩歸納的方法等。例如:《三只小板凳》的生成點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a,情感態度生成點:從老師生氣時說的兩個反問句和同學們的哄笑與愛因斯坦拿出三只小板凳后老師和同學態度的改變,引導學生比較后認識愛因斯坦從小愛動腦筋,肯花力氣,不怕失敗,做事認真的可貴品質。這是絕好的情感態度的教育資源。b,知識能力生成點:老師說的兩個反問句,讓學生改成陳述句后,反復誦讀體驗,從而引發生成,體會反問句的作用。c,方法的生成點:同學們做的作業有布娃娃,有泥鴨子,還有蠟水果。愛因斯坦交了一只小板凳,粗看沒有特別,細想卻有較大差別——小板凳難做。這為學生提供了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比較探究的可貴資源,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可獲得正確而豐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技能。教師要抓住生成點達到生成還應引導學生在朗讀、體驗中欣賞語言的神韻,在熟讀背誦中積淀語言的材料,在讀思結合中完成語言從內化到外化的轉變。
二、 學生:嘗試——質疑——體驗中生成
在學生朗讀嘗試過程中,由于結論不是現成的,學生會有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往往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嘗試和互動中,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并存。我們不要怕學生在嘗試中出現的錯誤。學生在嘗試中出現的錯誤是極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有經驗的教師善于抓住這些錯誤,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改變思路,重新嘗試,最后走向成功,這種教育的效果遠遠勝于直接告訴學生一個正確的結論。體驗型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朗讀,能真切地感受語言情感,全身心地去擁抱語言,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對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來,‘??!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你就會不見的……’”字字句句是小女孩心的呼喚,情的流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為促使學生與作者和小女孩產生心靈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鳴,我這樣設置問題情境:讀了這一段,在你眼前小女孩是什么樣子,引導想象小女孩破爛的衣著,掛滿淚水的臉龐,下跪的雙腿,顫抖的聲音。既而我飽含深情地引發:同學們,如果你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這個又冷又餓孤苦的夜晚,你看到了世上唯一疼你的奶奶,會怎么求救啊 讓我們一起向奶奶求救吧!如此的問題情境,就把語言的領悟,理解,感情的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朗讀達到情真意切的境地,學生在朗讀體驗中有效生成。
三、 師生: 朗讀評價中生成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而絕不是簡單地區分被評價者的高低優劣。在基礎教育階段,它除了有基本的檢查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的功能。在新大綱中,明確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p>
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互評也很有必要。生生互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你一言,他一語,甚至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新的教學內容在動態中生成。學生互評,使學生更能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朗讀評價中提高了語言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感的發展,提高了朗讀的水平。在學生自評,互評時,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教師應當加以引導,在營造學生寬松、良好的評價氛圍的同時,對評價者進行二度評價,及時鼓勵表揚他們會評價別人和自己。這樣,不僅鼓勵學生學會評價,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發言的習慣。
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評價才能屢評屢新,越評越精,才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朗讀生成,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綜上所述,生成性朗讀教學是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充分生成。我們必須對學生的朗讀教學從生成的高度去思考,探究,在課堂中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激情,讓學生在自主,開放,和諧,生成的課堂內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總之,一句話,朗讀教學要“為生成而為,為生成而教,為生成而學”。這樣,語文教學才能迎來百花爭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