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習平面圖形時,要注意抓住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對比,弄清各個基本圖形的特征,理解周長、面積等概念的含義及其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鞏固基本知識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優化解題方法。
一、注重對比聯系,系統梳理建構
平面圖形的知識分布在小學的各個年級,比較零散。復習時,首先要立足于對基礎知識的回顧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其次要抓住平面圖形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引導學生對舊知的回顧,建立知識結構,從而突出重點,分解難點,達到對知識系統的整體認知。
1. 對比概念,明確特征。復習時可由淺入深,按照點、線、面的次序依次復習每個基本圖形的定義、特征及相關幾何單位,通過歸類對比來加深理解。如在復習線時,可讓學生對比填表。
復習時應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緊扣書本中的定義,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強化對比,在對比中領悟知識的內涵,在對比中實現知識的升華。
2. 溝通聯系,形成網絡。平面圖形的特征各異,但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復習時應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縱橫溝通起來,形成知識網絡,以便學生從整體結構上認識各個圖形的本質特征。如下圖:
這樣脈絡清楚,從屬分明,便于分類,系統性強,有利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3. 牢記公式,靈活運用。復習時應使學生理解各個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知道字母公式中每個字母表示的意義,對公式中的常數要理解分析。如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對公式的應用要靈活,不可死記硬背,還要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強化綜合訓練,選編例題要典型
掌握知識的結構,不是復習的最終目的。讓學生掌握常見的解題方法,提高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才,是我們的復習重點。
選編好每節課的例題,要突出復習的重難點,有一定的知識覆蓋面,對學生的復習有導向作用,同時選編的例題盡可能形式新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選編例題時,要突出以下幾方面:
①注重組合圖形中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系。可讓學生簡單掌握割補、平移、旋轉、拼湊等方法,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如下兩題:
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圖中圓的面積是62.8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積是( )。
②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復習時要讓學生正確使用作圖和測量工具,引導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如:在長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半圓,并測量必要的數據,求出半圓的面積并畫出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③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是題目的原形,如裝修、房間布置、加工零件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一個房間長3.6米,寬2.4米,如果用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地磚來鋪,需要多少塊?如果用長4分米、寬3分米的長方形地磚來鋪,需要多少塊?畫出示意圖。
在選編例題時,要多嘗試改變角度,深化或拓展例題的復習內容,多一點對比,多一點綜合,多一點形式,少一點機械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