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業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p>
多元智能理論和《綱要》為我們改進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方式提供了理論依據,科學的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方式,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既然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么中學思品課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元的,不只是關注知識、分數,還應該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在人際交往、互助合作、自我認識、自我生存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基本技能。中學思品課的教學目標要實現“三個維度”的統一,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學習成績的進步,教學質量監測只能反映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而能力的培養與思想覺悟的提高對于一個學生全面發展來說更為重要。因此,中學思品課教學目標還應充分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上。
政治教師要通過對思品課學習的評價,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而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樹立“人人都有才能,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可成功”的現代教育理念。
二、要用“以人為本”的理念來評價學生學習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智能強項和智能弱項。而新課程則強調通過識別學生的優勢智能,為學生提供發展自己優勢智能領域的機會。政治教師的重要責任之一,就是使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得到充分展示,并將其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中去形成互補,從而促使其弱勢智能領域得到盡可能的發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課程學習評價的核心是“全人觀”。即:第一,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教師在學習評價時要給學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點”,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教學評價要讓學生發現并找準自己的優勢領域,同時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協調地發展自己。第三,學生的智力發展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為此,我們的評價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智力潛能并對其未來的發展當好“設計師”。這都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人本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具備正確的評價取向,即必須以學生終身的、全面的發展為根本。
三、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的特點應突出綜合性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的智能存在多個方面,那么對學生思品課學習評價,也應該由單一的關注學業成績拓展到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理論認為“要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情況,并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中,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表現”,“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態。”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上才能表現出更多的自由度,學生的個性、才能、才藝、特長才會得到充分展示。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看重學生的優勢智能,用多元化指標來綜合評價學生,真正指導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的方式和主體應多樣化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智能存在于多個方面,而每個人的優勢智能又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必須采用更多的評價方式來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教學質量監測,包括初中畢業會考和升高中考試(含實踐性考試),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評價方式,面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表現的評價,要更為關注其發展和進步的動態過程,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構建“四個結合”的評價體系,即教師、同學、家長、社會有機結合。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談話觀察、描述性評語、項目評議,個人成長記錄等方式進行評價。二是學生可以自評、小組互評、全班總評,少先隊、團支部、學生會也可從不同的角度參與評價。三是家長可以從親情關系、孝德表現、感恩行為、家務活動等方面評價。四是社區可以從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活動、保護環境、言行文明等方面來評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評價上突出一個“全”字,要求學生做到“新三好”即:在學校當個好學生,在家庭當個好孩子,在社會當個好公民。
五、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應做到過程和結果的統一
《綱要》強調:“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學業的完成,需要經歷必要的過程,思想政治素質的狀況,更要在一定的過程中表現。終結性評價應建立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才能保證評價的真實、準確、全面”。由此可見,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習評價的過程化,過程管理常規化。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往往是面向學生的“過去”,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則是放眼于學生的“未來”,重在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反思,對今后的學習產生借鑒意義,更要引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求知過程、探索過程和實踐過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情感體驗及價值觀。作為政治教師,應經常采用學生活動記錄、時政熱點沙龍、課余生活追蹤調查等形式,組建學生成長檔案,關注學生學習和思想成長的過程,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評價真實、準確、全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評價思想與新課程的評價方向是辯證統一的,為我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我們應根據這種理論不斷探索出中學思品課學習評價的新方式,使我們更好地實踐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生學習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