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話往往由幾句話組成。我們在寫一段話時,要圍繞中心按順序、分層次把句子組織起來。這種組織句子的順序和層次,就是段的結構。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在低年級段句的教學的基礎上向篇章的教學過渡的,因此需要把“段”的培訓當作該學段的教學重點。把握好“段”的教學,就把握住了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命脈,也就可以讓閱讀課更有效率。下面談談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提高小學中年級段落結構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簡練板書揭示段落結構
解讀文章如同剝筍,要層層剝皮,才能吃到鮮嫩的竹筍。教師只有對文本資源做適當深度開發,對文章來講,才算真正讀懂,對學生來講,才好層層探究。淺嘗輒止,學生一看就明白,不必探究,也無趣探究,閱讀能力怎能提高?打鐵必須本身硬,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深鉆教材,課堂上引導學生層層探究。
舉一例: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海底世界》中一段的結構探究:
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收縮爬行。有一種魚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貼在輪船底下作免費的長途旅行。
這段結構很典型,值得學生品味。通常教師只是讓學生明白這段是總分結構,從四個方面并列分述而已。這僅僅是淺顯的理解,許多結構的特色均未顯露。如果深入探索,提出以下問題:四個方面分述是并列關系嗎?順序可以調換嗎?海里的動物有幾萬種,僅僅舉5個動物能代表嗎?看下面的結構圖,就一目了然:
經此研究,足見這段分述部分很有特色,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以幾個動物的個別就能包括全部,辨證思考、典型選材獨具匠心。有了深入鉆研,課堂上啟發學生合作探究,不僅段落結構理解了,對寫作、思考也大有裨益。
二、完形填空把握段落結構
通過完形填空,使文章段落結構形象化,把其主要內容貯存在學生頭腦中,不僅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打開了閱讀思路,掌握了閱讀技巧,培養了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水平。
例:人教版三下《翠鳥》的一個片段的結構探究: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以上片段,可以設計完形填空如下:
這段話共有____句,是圍繞第____句寫的。聯系上下文,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詞語,我理解了“鮮艷”的意思是_______。
三、角色朗讀感受段落結構
分角色朗讀能更好地把握段落結構。特別是總分、并列、因果等段落結構明顯,極適合分角色朗讀。如總分結構:總句起到概括總結的作用,可以安排聲音響亮、有氣勢的男生朗讀,以突出其重要性;分句則安排聲音柔和、語調平穩的女生朗讀。如果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每個分句都圍繞總句,則請幾位學生各讀一句;如果分句是承接關系,甚至有遞進關系,則安排不同數量的學生由少到多各讀一句,以體現承接或遞進的意思。通過不同形式的分角色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段落結構。
四、創造復述內化段落結構
復述是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多次重復的過程,如學生為了記住某些材料,一遍遍地念、背、寫。為了更好地掌握段落結構,就需要學生典型的重要的文章段落。需要指出的是復述不等于簡單的重復感知,而是在感知學習材料,是對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寫、圈號、加標點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如用橫線畫出總句,用“○”圈出中心詞,用①②③等符號標出表示并列關系的各個分句等。然后還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來介紹翠鳥,用這種聯系生活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復述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段落結構知識。
例:人教版三下《翠鳥》的一個片段,可以做以下的記號。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①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②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③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五、讀寫結合運用段落結構
當學生初步習得了一種結構形式,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典型特征的精彩片段進行仿寫,培養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文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達到老師說的要寫得生動具體。當我們把課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現給學生,引導他們入情地朗讀,充分地感悟,并引導學生仿照寫法練筆,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有章可循,逐步掌握寫作技巧,漸漸激發寫作興趣。有了寫作欲望,自然就會寫出生動具體的好文章來。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典型的段落結構,適時向學生推薦相關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大量有目的、有步驟的閱讀,去發現、鞏固、運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