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果我們重視它并教育得法,便能夠彌補學生的心理缺陷,培養出健康的人格。我們應該重視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把這項工作當作一個系統工程開展起來,讓本應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回到“育人為本”的層面上來,這正是我們今后需要更加努力的。
【關鍵詞】學生人格 心理 健康 教育
我們班曾有位叫張冉冉的同學,有一次,輪到他值日,他擦完黑板問我:黑板擦放到什么地方?別人不下指令,他連黑板擦放到哪里都不知道!經過多方面的調查,我發現他有明顯的心理缺陷。他來自城區,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上幼兒園,害怕被別人拐了,不許離親人半步,讀小學,害怕吃人虧,不和任何同學來往。上初中,又怕累壞了孩子,家長慫恿孩子不做作業,買支鉛筆,也由他母親陪著,孩子要綠色的,母親偏要買紅色的,理由是掉了好找。在家上廁所,孩子小便小到馬桶外面,他母親教孩子一個“好辦法”,讓他像女孩子一樣坐在馬桶上小便,這樣,小便就不會濺到地磚上了。每次吃飯,菜都由母親夾,什么該吃,什么不該吃,都由母親決定。要裝飯由母親盛,吃多少母親說了算。上初中還是他母親摟著睡。孩子變得非常膽小,什么事都逃避,怕和人接觸,沒有一點主見,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十六七歲還幼稚得像個小小孩。他母親口口聲聲夸自己如何愛孩子,她這種愛的方式連動物都不如,她把孩子的生存能力剝奪得干干凈凈,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變成了玩偶。
還有個學生,他的平時表現很好,見到老師很熱情,主動打招呼,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什么道理都懂,上課很守規矩,不和老師搗亂,老師布置任務也能積極完成,和同學處得也不錯。有一回,和一位同學不知道怎么玩惱了,我還站在旁邊,抱起同學的書從三樓窗口扔了下去,這樣還不解恨,連同學的小課桌也搬起來摔了下去。提起凳子就向同學頭上砸,我連忙沖上去制止,他握起拳頭就要和我動手,幸虧被同學們一起拉住。事后,他又后悔得不得了,表示永遠不再犯了,還主動向老師和同學承認錯誤。但是沖動起來,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他這種心理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下去,就會形成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最后很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在他的《學習的自由》一書中,對美國現行的教育表示極為不滿,他把學生的人格培養放在教育的首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阿爾波特,在他的《人格:心理學的解釋》,回答了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真實的人”,“人格是人是什么和做什么,人格存在于行動的后面,在個人的內部”,那么,我們初中學生有怎樣的人格呢?上述兩種也應該屬于明顯不健康的人格:其一,易沖動,控制不住自己,暴躁,常發生暴力沖突,導致不可預知的后果。其二,自卑,行動退縮,依賴他人,特別膽小,對生活采取逃避態度。
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是艱難的,但我們的學生不是成人,他們的人格是在形成過程中,卻是可塑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教育得法,是能彌補學生的心理缺陷,培養出健康的人格。
塑造人格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講大道理,我經常帶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各種各樣有益的活動,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呼吸些新鮮空氣。我帶學生到淮陰縣碼頭鎮,參觀韓信故里。韓信是有名的大英雄,我們的學生正處在崇拜英雄的年齡,來到胯下橋前,學生不懂,我向他們解釋,胯就是褲襠,韓信曾經從一個屠夫兒子的褲襠下鉆過去,學生一片嘩然。我讓學生們討論,什么樣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最后得出結論:那些一時沖動,意氣用事的人,永遠成不了英雄,英雄必須承受委屈,忍別人所不能忍。能受大辱的人,才能行大事。否則,不過是匹夫。如果當年韓信和屠夫的兒子大打出手,兩敗俱傷,如何能成就后來的一番偉業。
塑造學生的人格,靠個別教師是不夠的,需要教師、家長、學校,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了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我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我多次和張冉冉的母親討論怎樣才叫愛孩子,張冉冉母親的觀念在我耐心說服下有了徹底的轉變,她積極配合我的工作,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由,孩子的事由孩子做主。張冉冉現在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買菜燒飯,洗衣拖地,家務樣樣能干,課余在一家公司里做導游,帶游客到天南地北,夸夸其談。他母親也像換了一個人,由孩子依賴她,變成她依賴孩子。我們學校也很注重塑造學生的人格,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每周開設勞動課,每學期開設勞動周,這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還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讓學生的身心獲得全面的發展。
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沒有很好地總結,更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本應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其實還沒有完全回到“育人為本”的層面,還多少有點盲目性,很多時候都沒有充分認識和重視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更沒有把這項工作當作一個系統工程開展起來。這難道不是我們今后需要更加努力的嗎。
【參考文獻】
[1]陳仲庚. 人格心理學.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9)1:61-63,285-286,28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