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開啟了新的教學大幕,英語教學也不例外。我們教師在深受其益的同時,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經受著巨大的挑戰。學生進入高段后,教材中出現的閱讀理解的內容,成為越來越多學生的“燙手山芋”。如何讓這“山芋”不燙手,多年來,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小心得。
【關鍵詞】英語教學 閱讀理解
我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從事英語教學快七個年頭了,看著自己的學生從稚嫩的小童長成了翩翩的少年,我的心中還頗有幾分自豪。可是隨著學生升入高段,閱讀理解成為很大一部分學生頭疼的問題。一堂閱讀課,靠我推一步走一步,一讓學生們自己閱讀和練習,錯誤率往往就高起來,再要是碰到閱讀理解的練習,一些學生一看就傻眼了。難道閱讀理解真的是學生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嗎?
為此,我請教過很多同事,也在實踐中嘗試摸索。小學中高年級的英語閱讀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活動,它要求學生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識對閱讀材料進行感知、分析、記憶、綜合、判斷、推理等,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除了要讓他們掌握科學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讓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我發現,小學生對于故事還是興味十足的,于是課余,我給學生們帶來很多中英文雙語的小故事書。但是起先,學生們只是看圖片,慢慢的,我引導學生們去看英文,先從一些人物的名稱開始,接著是一些簡單的對話。漸漸的,學生們能獨立的閱讀了,對閱讀的恐懼感減弱了,面對長長的文章,也能耐著性子讀下去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做基礎,接下來得增加學生的詞匯量。一開始,很多學生一碰到沒學過的單詞就駐足不前了,所以我告訴學生們,可以先不理會它,直接跳過去,沒準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你還能找出它的意思。在五下Unit 1B部分的“Read and write”中出現了一句“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這篇文章講的是關于Zoom和Zip如何安排自己的周末活動,學生們看到這句話時就不懂了,因為“weather report”是新詞,沒學過。有些學生想起了我的辦法,跳過去讀下句,“I can't play football in the rain.”對了,大概就是說天氣會下雨吧。整篇文章的閱讀并沒有因為這一句話而停止,相反學生在這種方法里找到了自己的樂趣。在平時的英語課上,除了教授教材里的詞匯,我時常做些拓展,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些新的詞匯,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再次,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他們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以前上閱讀課,很多學生總是情不自禁的大聲朗讀起來,這時候我總會告訴他們,要學會獨立安靜的閱讀。回家閱讀,我也要求他們在盡可能安靜的情況下潛心閱讀。有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學生們才能保證閱讀的質量?;旧厦恐芪叶紩弦还濋喿x課,我還給他們布置閱讀作業,從一開始的每天十五分鐘到現在的每天半個小時,學生們漸漸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上好一節閱讀課,需要精心的準備。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引入,為我的閱讀課增色不少。閱讀之前,我會上網搜集相關圖片和知識,以多媒體的方式播放給學生,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鋪墊。而文字的閱讀時常讓學生們覺得枯燥,可是將閱讀材料做成課件播放給學生,效果就大大不同。而在學生閱讀后,我又借助多媒體教學,開展口頭表達等后續活動,如討論、角色表演、復述或總結等,以進一步拓展課文,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最后,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成果。我發現學生的依賴心理很強,老師沒上過的文章就不會自己去讀,沒學過的單詞就不去找它的意思。于是,我就經常先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文章中找答案,學生們有了積極性,自然會去把文章好好的讀一讀。而且,從這樣的練習中,他們發現了做閱讀理解的竅門,學生們在回答問題中感受到了閱讀的成果。在這樣的閱讀課上,我也深刻體會到了課改中“先學后講”“先練再學”的精神。除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我還鼓勵學生們自己尋找閱讀材料,學生們品嘗到了閱讀的快樂,享受著閱讀的成果,這比任何教學手段都有效。
在“聽”“說”“讀”“寫”四大技能中,閱讀占著很重要的地位。"閱讀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從而使學生成為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反復而復雜、多變而靈活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地運用下去、探究下去。
新課改推行鞭策著作為教師的我們及時修正教學思路和方法,以跟進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在這條漫漫的道路上,我有過迷茫,有過疑惑,但也品嘗到了勝利的快樂,而我也將繼續行走下去,不斷努力,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