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學生上課舉手發言的次數明顯的呈下降趨勢,部分學生由于對英語不感興趣,無心參與課堂學習,筆者覺得只有將課內英語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活課堂教學,才是提高每個45分鐘的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途徑,才會使他們以從容的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
【關鍵詞】農村 初三英語 教學 思考
初三英語課堂不如初一、初二的英語課堂精彩 ,這是初中英語教學中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尷尬。特別是在農村,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學生上課舉手發言的次數明顯的呈下降趨勢,部分學生由于對英語不感興趣,無心參與課堂學習,面對這個不爭的事實我曾多次的反思,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方面:
一、社會氛圍是影響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因素。在城市,有良好的社會氛圍,人的知識結構、文化層次較高,思想比較開明,因此家長更注重子女的外語學習。各種英語教育形式應運而生,這就為整個外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農村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人們對外語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再加上條件有限,學習外語的氛圍無法形成。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學生到了初三對學習英語的目的還是很不明確,缺乏學習英語的熱情和主動性。一部分學生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只要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還有一部分學生家長認為將來如果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學英語就沒有一點兒用處,更不愿意投資為孩子買錄音機、磁帶等學習用品,致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
二、農村中學的大部分學生由于受到地域及家庭條件的限制,他們性格靦腆,不愿開口朗讀或說英語,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怕出錯受人恥笑而不敢開口,有些學生因基礎差、缺乏遠大理想,學習動機、態度不端正,對英語不感興趣,無心參與課堂教學,久而久之,就慢慢地對英語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特別是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后就更容易放棄這門學科。
三、教學條件簡陋,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設備是教學質量的后勤保障。目前許多中學的英語教學設備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以及不成套的教學掛圖和教學磁帶,無法使學生形成身臨其境的感覺。由于這些條件的相對落后,對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是比較困難的,且部分初中生畢業后因無法再繼續讀書而直接進入社會,學的英語知識又無可用之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長期以來,初三年級老師面臨著學生的升學考試,備考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因此有部分老師為了省時間、趕速度,一切圍繞著中考轉,老師講得多甚至滿堂灌,老師一味地講,學生盲目地聽,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呆板,學生逐漸感到枯燥無味,開始走神,開小差,有的學生不但對英語失去興趣,而且產生厭惡感,有時為了讓某個知識點講得清楚,老師不惜大量使用漢語解釋,導致學生開口的機會相對減少,久而久之失去用英語交流的愿望。這種重量不重質的教學不但無法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而且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一種“應試”教育的產物。因此初三英語課堂教學進入了一種模式化的困境及尷尬。
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給初三的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活力,使學生在英語這門學科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呢?經過自己認真的學習、反復思考及同行們的交流,我認為應該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努力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幫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英語教育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若能得到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對學生的英語教育將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關心幫助學生,使其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只要有付出 ,就會有回報;只要肯努力,就會不斷進步。“成就感”的獲得可以消除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畏難情緒。使每個學生都深深感到老師無時不在關心和關注著他們,使他們變消極為主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開展一些英語活動,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說過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受年齡特征影響,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興趣,因此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英語游戲、英語歌曲演唱、詩歌朗誦、講故事等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多種途徑創造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教,讓學生去背單詞、學音標、記語法,而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同時,恰當的語言實踐訓練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是培養聽說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時而朗讀,時而重述,時而提問題,創造語言情境,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讓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然地達到訓練目的,從而提高學生課堂語言學習的效率。
五、要注重教學效果,更要注重過程
教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上,要善于設計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習慣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
六、吃透“課標”,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我們知道,教學的根本依據是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的依托和素材,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大膽而主動地去選擇和增減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材,作教學資源的設計者和組織者。通過整合教材和其他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教學資源的利用,為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探索和實踐。
總之,通過多種手段,將課內英語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活課堂教學是提高每個45分鐘的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途徑。只有提高了初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才會以從容的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