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美育的首倡者和奠基人之一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實施的方法》描述的美育圖譜,指出語文美育是學科美育之一。審美化語文教育即是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美的精神,在完成培養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等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實施美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也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審美化語文教學不是美學課的教學,不必講述美的專業名詞術語等內容,重在引導學生感受語文內容的美和語文學習過程也要符合美育的精神和原則,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成功、體會創造的快樂,以美的過程收獲美,讓美在學生心中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一、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
語文課并不是美學課,相對于小學生來說,任何美學術語都是深奧難懂的,教師只能充分利用教學藝術引導學生發現和感悟語文學習的美,并努力讓語文課堂充滿美的熏陶。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屬于人文教育,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應該重視“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時要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誘發學生去發現教學內容的美,通過高超的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審美共鳴。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自學自律能力較弱,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課導入創設情景,或利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學習過程中的美。“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應滲透在形式豐富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逐漸養成。
小學生思想品質可塑性強,喜歡模仿。許多教師是他們的偶像,因而教師不可忽視自身形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外樹儀表形象,內強人格素質。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語文學習過程中,其內外形象都給學生熏陶感染。
二、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審美化語文教育
語文教學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尤其要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基本能力。學生語文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獲得是要經過大量語文實踐而來,并且在其實踐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等人文因素。小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過程中美的因素無處不在,當然不能把每一個審美因素都突出,但在學習中有意識利用一些審美因素,讓審美情趣和審美規則融合于教學活動中還是可取而又可行的。
1. 識字寫字教學中的美育。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優化識字寫字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識字寫字效率,又能促進學生審美素質乃至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小學低年級的識字寫字要求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教學時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態度。
漢字是屬于象形文字,漢字的字形飽含美學中的對稱、均衡、和諧、疏密、強弱、虛實諸要素,漢字的書寫還可上升至書法藝術。書法是中華文化傳統藝術中的精華,指導學生練習書寫漢字或練習書法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審美創美活動。即使是寫字姿勢的指導也蘊含著形體美和藝術美甚至人格美。如史上有名的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筆諫故事就是一種典型的人格美教育。小學生寫字的執筆姿勢和坐姿與形體發育、儀表養成有直接關系,教師應重視正確引導。近三年來我校開展以書法促進語文審美教育的研究也取得良好效果。
2. 閱讀教學中的美育。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文本中有大多數都是飽含審美要素的美文。首先體現在形式美,課文是經過專家千挑萬選的,其語言規范、優美、可讀性強,朗朗上口,具有鮮明的語言美。課文的內容也美,有大量篇目描寫優美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有不少贊美名人偉人崇高壯美的人格。不管是寫人,還是寫景,課文中的美無處不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去發現課文中的美,通過誦讀、體會、感悟,讓課文中的美在學生心靈中得到升華。
3. 作文教學中的美育。寫作應該是學生的心靈與思想的自然流露,也是學生對生活的一種審美。我們要在作文教學中教會學生寫真話,寫出對生活的真實認識和評價,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真實的審美感受。小學生大多數怕作文,他們怕自己的語言積累不夠,無法組織文字寫作,他們怕無話可說,怕說得不當。我們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說話機會,鼓勵學生寫真話,談真感受。當學生敢于寫真實作文后,他們會發覺身邊的所見所聞是多么的有意思:春花秋草、高山白云是那么美,良師好友、父母親戚各有優點,成功與失敗都可抒懷下筆。我們應指導學生在寫作中發現身邊的美,用手中的筆去描繪那些美。同時要指導學生認識、體會不同文體獨特的美,學會運用美好的語言描繪身邊的美好事物。
4.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美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習與美育的目標可以很好地整合,其學習方式也可整合,在美育中常用的直觀教學法、繪畫、表演等藝術手法也應綜合運用于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這些學習方式的綜合既可提高學生語文的興趣,也給學生藝術熏陶。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課程,蘊含著豐富的祖國文化、民族審美情趣,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還要創設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愉快體驗,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讓漢語學習變得有魅力。
【參考文獻】
[1]田慧生. 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遠方出版社.
[2]楊斌著. 語文美育敘論.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