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展需要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實際上是將學生培養成人而不是工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教師的合作中形成的。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 特色 教師合作
教育個性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教師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育特色呢?
一、從資源配合角度看,教師要學會最大限度的合作
這里所指的“資源”不是指教學設施等物質因素。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都有多種智能,而且有強項,也有弱項。教師也如此。老師要把自己的弱項與強項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促使個人的教育智能逐漸完善。但在現實中,教師的教育往往是封閉的,這顯然阻礙了教師的發展。這種封閉,有客觀上的制度不完善,有主觀上的不健康競爭意識等。教師要勇于發揚自己的智能強項,還要主動創造條件,培養自己健康、開放的教育合作思維,更要具有謙遜的品格,大膽尋求合作和交流,使得你有的我也有,我有的大家有,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資源共享,爭取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從教育本質角度看,教師的教育活動要不斷創新
教育個性化體現在所培養出來的人是否具有良好鮮明的個性上。因此要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就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不斷創新。
實現教育個性化可以促使人的良好個性發展,還可促使其各項能力發展,諸如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能力發展是現代人進入社會生活中的首要條件,也是培養個性鮮明、和諧發展的現代人的主要途徑。實現教育個性化的過程就是個性優化的過程;要實現這個優化過程,老師就應注意人的層次性結構,形成個體優勢。人的個性化形成受德、智、體、美、勞諸因素影響,概括起來就是受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三方面的影響。自然素質作為人的基礎層,是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的物質基礎,因此,實現個性化教育,首先要重視人的自然素質,為提高人的整體水平打下基礎。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層,它既影響生理素質的水平,又影響社會素質的質量。社會素質作為人的素質的最高層,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為基礎,另一方面又結合這兩個層次的素質打下一定的社會烙印。因此,注意人的層次性結構,就是要通過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的相互轉化,最終達到三者完美的統一和結合,培養出理想、完整、健康、合格的人才。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競爭激烈。激烈的社會競爭決定了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靠競爭求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創新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途徑,也是發現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所以推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也就成為迎接新時代挑戰的需要。有專家說:“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對于學生創新性的發展無疑是一種近乎災難的障礙。”因此,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從教師成長角度看,個性化教育是教師成熟的標志
素質教育的實施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個性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教師要尋求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這并不等于說抹殺個性化的形成和發展,相反,它是在更高層次上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逐漸成熟,逐漸形成自己的獨具個性化的特色。如果我們只強調交流與合作,忽視各自教育特色的形成,則必然出現千人一面的教書匠面孔,就算其本來形象很好,但這對學生而言,每一位老師都一樣,就如同總是聽同一段樂曲,總是盯同一幅畫,久而久之,學生必然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應具有多方面的素質:高尚的品德、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基本技能、廣博的文化素養、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等等。還必須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專業人員的發展歷程。教師的個性化特征愈明顯,對學生的影響就愈大,效果也就愈大,這樣才能說明他達到了專業成熟。所以說,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育特色是教師成熟的重要標志。
有的教師潤物無聲,形成春雨式的教育特色;有的教師熱情坦誠,形成夏陽式的教育特色;有的教師激情澎湃,形成詩歌式的特色;有的教師雋永悠長,形成散文式的教育特色。不管是哪一種特色都必須是自己在避免智能弱項,發揮智能強項、不斷地交流與合作和不斷地創新而形成的。
實現教育個性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個性優化的過程。因此,實現個性化,首先要重視人的自然素質,這才能為提高人的整體水平打下基礎。心理素質作為人的素質的核心層,它既影響生理素質的水平,又影響社會素質的質量。社會素質作為人的素質的最高層,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為基礎,另一方面又結合這兩個層次的素質打下一定的社會烙印。注意人的層次性結構,就是要通過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的相互轉化,最終達到三者完美的統一和結合,培養出理想、完整、健康、合格的人。
那么,老師該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筆者認為,不斷創新就是一個重要條件。作為教師,要深明自身所肩負的民族復興重任,客觀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積極與他人交流合作,在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上,在個人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都要抓住新課改提供的更廣闊空間的機遇,取人之長補己之不足,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個性化。教師若都能形成各自的教育特色,那么各位教師教育智能的合力將是巨大的,風格不同、各具特色的教育將會給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邁出可喜的腳步。
【參考文獻】
[1]徐學瑩. 教育學新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0).
[2]陳小力. 教育個性化:現代化教育思想的一種新境界. 中學生物教學. 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出版,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