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和規律是各門功課重要的內容,同樣更是物理學的重中之重,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規律,才能去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和解決實際的物理問題。要真正掌握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應該從它的引入背景、定義、重點字詞、適用的范圍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否則學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知識、就更談不上去應用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牢固正確的物理概念和準確地掌握物理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設情景,營造概念氛圍,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規律的基礎
創設概念教學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必經環節。物理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對于缺乏理性認識的中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如果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去創設恰當的“境”,激發學生的“情”,不僅能幫助學生的認識比較容易地進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好奇轉變為興趣愛好,由興趣愛好轉變為對物理概念知識的渴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新奇、積極的心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快就能靈活掌握物理概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學是一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創設這樣的情景:磁懸浮列車以432km/h高速勻速運行了8s時間,蝸牛在10s內速度從0加速到0.1cm/s,讓學生體驗速度大與速度變化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接著給出下列案例:普通轎車0→100km/h用時20s;旅客列車0→100km/h用時500s,讓學生建立起速度變化相等時變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在探究中逐漸形成速度變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較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我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物理過程、重現問題涉及的情境而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帶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導深化學生的思維,再經過進一步的反復、強化后,使學生對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每一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都包含著大量的具體事例。在物理教學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體事例越多越好,為了幫助學生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我們教師必須精選典型事例,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對這些概念引入過程的考查比定義本身的考查更多,要求也更高。另外,在記住和理解了物理概念后,我們也要對每一個概念所用單位的讀法、寫法、符號、物理含義、大小換算等進行全面的了解。
二、討論和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感性認識一般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因而形成的概念很可能是錯誤的或不確切的。例如僅憑推車車動、停推車止的直覺就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且這種“先入為主”的錯誤概念往往是根深所以。只有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它,理解的知識,例如一直到學 習“左手定則”時,還誤將大姆指表示的力的方向為導體運動的方向。為了使學生的感性認識真正上升到理性認識,必須使學生參與科學抽象的過程,使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區別和辨別本質的東西和非本質的東西。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試作概括,并由他們自己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且能使他們學到研究問題的方法,使他們的認識能力得到了發展。
只有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夠正確掌握概念和規律。怎樣才能順利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呢?
(一)討論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表明只有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后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應針對學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以便使學生正確理解。
(二)運用概念和規律。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這一方面,一方面要用典型的例題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討論。深化活學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 處理 理解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組織學生進行對口連。在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方法,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在向學生介紹有關材料后,不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抽象,而由自己包辦代替,甚至簡單地“搬出”結論,并要學生“記住”。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的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或者感性的東西和理性的東西在他們的頭腦中,還處于“分離”狀態,認識并沒有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三、加強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強化練習
學習概念的目的在于應用。所以,在此環節,我從多角度提供概念的變式,讓學生判斷,或創設問題情境,設計階梯式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提高了對概念的理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物理概念運用自如念,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采取對比練習的方法,明確其區別與聯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學中有些物理概念看起來很相似,但其意義卻大不相同,一般來說,把握不同概念質的規定性,就能得到它們之間的區別,而量的規定性往往反映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適用于該概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概念的實質,為靈活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是簡單地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