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基礎學科,教材一變再變,但我覺得萬變不離其宗,這宗就是“實”,即“雙基”。所謂“雙基”就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新課標更是強調“雙基”的教學,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新活動。因此,語文教學要注重“雙基”,講究實效。以下我就從我探索得“實”的幾點做法來探究。
一、學生課前的預習要落到實處
學生課前的預習要落實,不能流于形式。新課改下的教學更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課前的預習就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時機。但預習時不能由學生隨意地看一下課文,而是給學生一些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預習,既提高預習的效率,又獲得預習的效果,還促進學生自學技能的形成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那么預習的目標如何確定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既有大的方向又有小的要求。大的方向是:1. 看一遍課文,標序號并圈出不懂的字詞,查字典解決,包括課后的字詞積累;2. 歸納每段寫什么及作者寫作目的(文章的中心);3. 思考課后練習;4. 就本課提一個疑難問題或最想問的問題。對于講讀課文,我有時會附加一兩點小要求,就該篇課文提一兩個重點的問題讓學生預習時思考。且每課的預習都落實檢查,避免懶惰的學生不完成。這樣堅持下去,學生慢慢地就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也培養了自學能力。另外,學生在預習中思考的問題、看法,有些自己不知道是否恰當,以及他們所提的疑難問題還有待解決。帶著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好奇心上課,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興趣極高。
二、備課上課要落到實處
備課廣而細,上課精而詳。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陳鐘梁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課教學既要大刀闊斧,也要精雕細刻。這句話我最欣賞,也最有感觸,大刀闊斧很多老師都能做得到,但精雕細刻就有點難了。首先,我覺得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到精雕細刻,課前必須灌滿膛。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深文要淺教,淺文要深教。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而現在的新教材、新教參不但一反過去提供現成結論的辦法,對課文的說明也很簡略,為我們老師進行知識傳授留有很大空間,供學生主觀創造的自由度也高。所以,每學期開學初,我都到書店選幾本資料,備課時,把資料中有價值的問題、觀點和題型摘抄下來,再綜合幾種看法得出我認為學生更能理解的觀點,上課時補充運用,增加學生的見識面,更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到位些。其次,上每篇課文時,我對課文中的教學重點、重點語段以及能體現情感的字詞句等,和學生討論的時間就多些,啟發得到位些,講解得更詳細些,盡量做到精雕細刻。
三、朗讀課文要落到實處
朗讀是最有效的一種閱讀訓練形式。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把朗讀教學落到實處,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朗讀要指導到位,必須要注意語感,學生需要依靠朗讀理解所讀的文字,從而把對書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語感。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又能從學生讀的語氣、節奏中反饋他們對課文內容真切的感受。1. 通過朗讀,從語音語氣上感知詞語意義。如“哈哈,還是我的記憶好”,把“我”字的重音讀出來,就可知是在批評“你”的記憶不好。2. 通過比較朗讀,推敲詞語的意思。如 “盯”這個詞,讓學生把“盯”換成“望”讀一讀,在朗讀中比較體會,然后請學生用動作來演示“望”和“盯”,從而懂得“望”是一般的遠遠地看,“盯”是靠得較近,較長時間地集中一處看。
四、文言教學要落到實處
古詩文閱讀鑒賞在語文試卷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學時如何落到實處呢?從教學選擇上來看,可采用隨文點釋與專題梳理兩種方式。前者是指在單篇文言文本的閱讀教學中,針對該文本中的有代表性的文言語法現象進行扼要解釋,指導學生及時整理、積累。后者是以文言語法的各知識點,分別設計專項,如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進行教學,引領學生構建有一定系統的知識網絡,從而促進其文言語感的形成。隨文點釋靈活、省時,但有瑣碎、支離,不易系統化的缺陷。專題梳理集中、系統,但費時,而且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艱深和枯燥。所以,把兩者結合,交錯推進,是比較有效的。扎實有效地學習文言語法知識是提高文言文閱讀鑒賞能力的必要前提,在文言文閱讀鑒賞的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流程的編排中,應落實到位。
五、課堂聽課要落到實處
上課時想方設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課堂上要有效果,除了老師上課上得好,學生也要愿學才行。所以,我除了盡量把課上得好些外,課堂上還很在意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至于如何上好課,我覺得老師們都懂得,要想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1. 利用他們預習時的問題吸引他們;2. 利用課文中精彩的片段吸引他們;3. 利用與課文有關的故事、資料吸引他們;4. 利用教師講課的激情感染、吸引他們;5. 提問題刺激他們動腦思考;6. 強迫他們集中注意力。這是最無奈的方法,一般用在學生厭學、晚上不注意休息造成白天困倦或教學枯燥無味的課文時??傊窍氡M方法,因此,我上課課堂紀律都很好,也沒有趴臺睡覺的,學生除非請假,否則他們都不會缺語文課。
總之,教無定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既要放得開,也要方方面面落實到位,扎實雙基,謀求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