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美教育是當代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學科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兩重特點,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的良好途徑。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學生
《新標準》中提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和假惡丑。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在實施審美教育時,要充分發(fā)揮好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提高審美教育的實效性。
一、在誦讀美文名句中滲透審美教育
誦讀是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是語文審美教育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語言固有的韻律美,以誦讀為主旋律體會其中的情感美。誦讀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來讀,教師可以從語言文字入手,組織學生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從而在思想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產生審美效果。從誦讀中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被課文所吸引,進入美的境界,體驗美的情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課堂上教師有激情地朗讀,學生就會受到感染,課文中揭示的美在他們的思維中就會不斷出現(xiàn),進而形成美的定格,成為美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心靈美、作品的藝術境界美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美,激發(fā)學生仰慕美好人物,熱愛美好事物,產生追求美好明天的崇高美感,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二、在展開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情境中,讓學生感受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充分激情地教學,就容易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和學習的熱情。利用這些特點,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展示美的畫面,或播放動聽的音樂,或生動形象的表演,或繪聲繪色的描述,或利用豐富多樣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僅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也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調。教師可針對不同題材的課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作用,使學生從感覺、視覺等感官,體會作者的寫作深意和文章的藝術特點,從而感受祖國山河的自然美。而對于寫人記事的文章,則可以配以錄音朗讀、音樂、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捕捉課文傳運的情感信息,豐富想象與聯(lián)想的審美感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達到非常好的審美效果。
三、要在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意境,滲透審美教育
對于語文教材中那些情感因素特別強烈的課文,如果能通過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意境的方法來進行審美教育,學生從中體會的情感將更直接有力,所受到的教育感染也會更強烈持久。
如《濟南的冬天》描述對冬天和古城山水情緒感受的散文,不過應當看到,其最主要的特征卻是一種對溫暖氣氛和溫和景色的深情刻畫,然后又將這些物象與作家心中的人間溫情交匯融合,巧妙地化為濃郁深沉的藝術境界。在老舍筆下的古城濟南,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人文情致,冬日的情景和氣氛都是既尋常又別具韻致的,如地域特有的“響晴”天氣,明麗的陽光與天空,白雪點點的三面小山,古樸親切的城郭村莊,再如蒼色的松林,風中搖曳的黃草,柔軟的柳絲,深綠的水藻……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特別在意境創(chuàng)造上,流露出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將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fā)熱愛之情。比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學生們仿佛被帶回到了課文的情景中,能夠設身處地地體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內涵,學生眼前的文字符號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字里行間就會出現(xiàn)栩栩如生的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并受到審美形象的深深感染,從而得到美的享受。
四、要在品析語言中滲透美育教育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散文等都是語言的精華,文章語句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教學時,首先,教師可透過課文優(yōu)美語言的本身,抓住重點詞句,啟發(fā)學生揣摩、品味語言美,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從中發(fā)現(xiàn)文章中語言的優(yōu)美,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文章的語言之美,受到感染;其次,要抓住課文所描寫事物的美的形象。美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讓學生從心靈深處真正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中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yōu)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豐富語言庫存。如《桂林山水》中是這樣描寫漓江的水的:“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作者不僅用詞十分準確,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朗朗上口的感覺。教學這類詞句時,應反復指導學生細品詞句,體味出其美的韻味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總之,語文審美教育是一種愉悅和自由的境界,是一種目的、過程、狀態(tài)與結果的和諧。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大意義,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健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