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教學的過程,讓學生針對案例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以達到提高道德認識、激發道德情感和規范道德行為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本人經過兩年關于思想品德課社會化教學策略研究結果發現案例教學法能很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將社會的案例引入到課堂中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思想品德教育適應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走自主創新和改革發展的新道路。
采用案例教學要引起教學活動、教師施教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為了使教學雙方相互適應,為了突顯案例教學法承載使思品課脫離說教走向社會的功效,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精選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案例編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精選出來的案例必須把握以下幾條原則:1. 針對性原則:即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案例必須與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對應,切不可本末倒置。2. 現實性原則:案例的選擇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熱點、能反映時代特色,最好是三年以內的。3. 典型性原則:案例的選擇必須精練、典型、有說服力,有助于以案說理。總之,案例的編選要做到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翟志剛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2009年在組織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一思品《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時,我利用這一重要熱點新聞,選用《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的典型案例,介紹翟志剛的成長經歷:因貧困差點輟學;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又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面對挫折,翟志剛曾這樣表白:“如果‘神七’還是擦肩而過,我還是要繼續努力。”讓學生尋找在翟志剛的成長過程中都遭遇了哪些挫折?他是怎樣面對的?組織學生探究:案例中體現出他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質?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時,翟志剛的成功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學生通過討論探究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不能向困難和挫折低頭,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面對困難和挫折,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從而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楷模,確立努力的方向,取得很好效果。而在今年組織學生學習該課時,我沒沿用這一案例,原因是課前我調查過該屆學生,他們對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一事沒什么印象,我想那時他們還小,對這件事不關心,翟志剛又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另外科學家在孩子們心中往往很崇高很偉大,高不可學,如果繼續采用這個案例難以引起共鳴。于是我采用了2010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的事跡,讓他們觀看了相關的視頻,問題的設計基本沒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劉偉優美的琴聲感染了他們,劉偉的精彩語錄“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著”深深地震撼了他們,課后與學生交流,有學生告訴我說,劉偉盡管沒有雙臂,但感覺很陽光很美,還有學生向我打聽在網上怎么搜索能看到更多關于劉偉的視頻、事跡。
二、要選擇恰當的案例呈現方式
選擇恰當的案例呈現方式既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呈現案例既可以在講授知識之前,也可以放到講授知識之后。既可以先“案”后“理”,或先“理”后“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組合,或“例—例—理”組合。 不同案例的特點不同,呈現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我在研究中發現對于較難剖析的案例最好采用先“案”后“理”的方式呈現,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而對于大多數似乎容易看明白的案例最好采用先“理”后“案”的方式呈現,因為大多數學生容易滿足,稍微懂了就以為自己全懂了,覺得自己不用看書都會,用不著學了。例如在組織學習《我和父母》內容時,我運用了“愛的沖突”的案例就是采用先“案”后“理”的方式呈現的,學生在案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又想不明白為什么老會跟自己最親近的人發生沖突,這樣一來從書上找答案的欲望油然而生。但在組織學生學習“消費者有哪些合法權益”時,我是采用先“理”后“案”的方式呈現,我課前了解到學生對消費者權益有所知,因此我先讓他們自學教材,后放映從《中國質量報》《今日說法》等欄目錄制的相關案例,案例一:廣東東莞某超市一顧客遭非法搜身事件;案例二: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案例三:北京某醫院銷售假冒中藥事件。讓學生從錄像畫面中分析案例中的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什么權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要重視歸納、整理、總結和評價
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和評價。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要歸納總結,升華學生思維,并以多媒體展示,理順知識,突出本堂課的重難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否則,一堂課下來,不認真的學生腦子里只留下了自己感興趣的案例,認真的學生充其量頭腦里也只是涌進了大量的零碎信息,這些信息雜亂無章,不成體系,極不穩定,特別是新舊知識之間容易混淆,產生理不順的現象。對學生的討論過程也要評價,但應以正面激勵為主,使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乃至完全接受,肯定每次討論中成功的地方,鼓勵表揚在討論中有上佳表現的學生,這樣能創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激發了學生討論發言的熱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為下次的討論奠定基礎。比如:當學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達得并不流暢的時候,我經常這樣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你的意思,可以讓老師幫你一下嗎?我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將學生的想法稍作整理,其他學生就聽明白了,發言的學生也得到了指導。
總之,思想品德課實施案例教學法,不僅能使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而且將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法肯定會因其操作相對簡便、使思品課走向社會的功效顯著越來越引起廣大思想品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