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意可以學好的,非下奇妙工夫不可。本文作者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時代潮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進行了大膽探索,從強化學習動機、注重新課導入和巧設問題情境三方面論述了初中語文激趣策略。
【關鍵詞】學習動機 新課導入 問題情境 高效課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發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所謂激趣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挖掘其內在潛能,使外部教育產生一種內化作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本人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激趣”環節談一些膚淺體會。
一、強化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樂于探究新知識
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具有啟動性、指向性和強化性的作用,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假如缺乏學習動機,就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用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首先采取各種措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通過小組討論、詩文朗誦比賽、習作“比武”和辯論會等不同形式的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意義的認識,吸引他們積極探究新知識,獲得新成果,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強化、鞏固和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學生只有明確了課堂學習動機,才能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被迫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從而養成樂學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證。
二、注重新課導入,使教學環節扣人心弦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燂L趣的開場白、生動的故事,再配以多媒體所承載的視聽材料和影視歌曲,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以下“三關”:
第一,巧設懸念關。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巧妙設置懸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講授《變色龍》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變色龍是動物蜥蜴的一種,它的皮膚的顏色隨著四周物體的顏色的變化而改變,本課是要寫這種動物嗎?不是。那課文為什么卻以“變色龍”為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學生興高采烈的帶著懸念去熟悉、分析課文,從而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性認識。
第二,故事引趣關。一般來說,初中生都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在講課時盡量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并結合課文的內容,適時地給學生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時,就預先講述了膾炙人口的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還諸如《扁鵲見蔡桓公》《木蘭詩》和《愚公移山》等敘事性的課文都可以用此法。當然,與課文有聯系的故事是很多的,教師講的時候應該有所選擇,做到適量為宜。
第三,變通題目關。這個以點帶面的變通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提高。譬如:我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把題目改為《一個皇帝》,然后要求學生在橫線上用課文中找出表現皇帝性格的詞語填補題目,如虛偽、昏庸和愚蠢等等,一旦學生腦海里加深印象后就更容易感悟課文的主題。如此的點面結合,既注重了閱讀訓練,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的成功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雖小巧玲瓏,卻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到探究知識的情境之中。
三、巧設問題情境,達到投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背踔姓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和思維過程,它是由問題的產生揚帆起航,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一篇比較精彩的范文,一般總有一個(或幾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 ——關鍵的詞語和文眼等。作為語文教師務必根據“課情”和“學情”因勢利導的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迪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譬如:我在講授《曹劌論戰》一課時,緊緊扣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文眼”,啟發學生感悟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的具體表現。在讓學生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內容時,我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電視連續集《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片段“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接著就提問學生:梁山水泊108位好漢中,最能與歌詞相符的人物是誰?從而引出課題,再牢牢抓住“拳打”兩字,圍繞歌詞設計以下系列問題:魯提轄為什么出手?該出手的時間和方法怎樣?類似問題的環環相扣,使課堂高潮迭起。再如我引導學生欣賞、探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拿出“本文描寫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生活情景,你認為哪兒的生活更有趣?”這一問題“投石問路”,接著讓學生分析、探討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軌跡,結果自然是“公婆論理”,莫衷一是。此時,我抓住學生意見分歧的契機,按見解的對立沖突將全班學生分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大學術流派,讓他們陳述各自的理由。當雙方的唇槍舌戰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我就不失時機地請學生辨析剛才雙方提出的趣事,最后做總結性歸納,效果事半功倍。
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正如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不但要教法得當,而且更要滿腔激情,持久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達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