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領域”,將幾何學習的視野拓寬到學生生活的空間,突出探究性活動,強調數學學習活動的情景設置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那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怎樣使這部分內容更有趣、更富有活力呢?我設計并實踐了一節數學活動課:
一、初步感知,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看,我這有個箱子,箱子里裝著很多圖形,你不看能從里面摸出一個三角形嗎?……摸出后展示給大家看并說說怎么知道的。
課件展示用平面圖形拼成的圖案(一個人在踢球)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說出用了哪些圖形;接著問學生你想不想拼漂亮的圖形呢?出示課題:拼圖。
[簡析:通過摸圖形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動中去。]
二、自主操作,合作探究
1.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個正方形,想一想怎樣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同樣大的三角形呢?
生:邊演示邊說方法。
用這兩個三角形拼圖案,比一比哪位同學拼出的圖案最多。生展示介紹:我拼出了蝴蝶結、帆船;有的學生說我還拼了松樹、小山……
2. 給予鼓勵,引入下一環節;用4個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樣的圖案的呢?愿意試一試嗎?
先由各組內商量,然后將想好的圖案在各組的小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我們要比比哪組同學拼出來的圖案多、最漂亮!
從1組開始介紹,結果拼了最多的是4組,拼出了9種圖案。
師:你們組又是誰想出來的多呢?真不愧是拼圖能手!(掌聲鼓勵)
3. 看課本中拼的圖案。
4. 如果用我們學過的 ……同學們一定也能拼出更多更漂亮的圖案,你們有信心再試一試,拼一拼嗎?
生先自拼,拼完可以下位看別同學拼的圖案,我也轉著欣賞他們拼的,聽到:我拼的是小汽車;我拼的房子;我拼的魚、船;我拼的是人在跑步……
5. 趁這時讓學生先安靜下來問:你們各組同學能不能一起動手,用學具袋中的圖形拼成一幅美麗的畫呢?各組先商量一下你們組拼一幅什么樣的畫?過一會兒讓老師猜猜。
請組長分工,有貼的、有遞圖形的。安排就緒開始拼畫(放音樂)。
師巡視,有助于展示時評價。
各組同學經過共同努力,拼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下面請各組派代表展示你們的作品。
師:你們拼了這么些魚,這幅畫你們想起個什么名字?
(由于一開始向同學們展示的一個在踢足球的人,有的小組便模仿貼。)……
生評價――師評價。
[簡析:引導學生“用兩個三角形拼圖案-四個三角形拼圖案-用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拼圖案-小組合作拼一幅畫。”活動逐漸達到高潮。每一個活動學生在拼的過程中已觀察了周圍事物,想象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把想到的看到的用簡單的圖形拼出來。這樣既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又讓他們感知學習數學知識可以用于生活中。]
三、自主設計實踐作業
師:這節課高興嗎?學習了這節課你想不想自己用圖形做一幅畫呢?“六一”快到了,你把自己的作品送給你的朋友或家人、老師,我想他們一定非常的開心!
[簡析: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實踐作業,充分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現課標中強調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使本節課的活動延伸到課后,留有回味。]
四、簡析與隨想
這部分內容是在一冊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安排的,讓學生在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從立體圖形中得出平面圖形。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讓他們自己想一想、拼一拼,從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設計過程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1. 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出發選擇確定內容,創設情景進行教學活動。
2. 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都希望有一個自由屬于自己的空間。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在這種自由開放的空間里,學生活動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拼出了五彩繽紛、富有創意的圖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以動促思,合作提高。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整節課中以動手操作為主,迎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能積極地進行自主活動并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合作,有效地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了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注意了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研究:1.“動手做”。因為動手做是兒童非常重要的活動方式,學習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通過“做”,把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知識。2.教學內容盡量做到“兒童化、生活化、活動化”。使學生樂數學、好數學、知數學、用數學、真正達到現代數學的基本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