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們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都要進行實踐,既對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又為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提供空間,創設平等對話、合作互動的平臺。但是,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學生提供諸多的操作材料,為學生創設了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表面上學生是熱熱鬧鬧的在學習,而實質上學習活動卻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課改 教學 數學 實效性
不斷深入的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 “實效性的注重課堂教學,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越來越引起教師們的思考和關注。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筆者認為, 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為什么學生無言以對、毫無興趣的面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有時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 還會出現毫無興趣、視而不見?脫離學生的數學現實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教學的切入點教師應抓準,設計數學學習的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和認知發展水平上。二是教師應做好課前調研,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要了解,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切合學生實際。三是教師要讓學生在教學中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應用與解釋的過程。
二、教學要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必須讓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提高,也就是在生活中找準生長點、切入點。將多種教學的方式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方法思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嘗試多種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的體驗。比如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學生為什么要學平均數是親歷的過程中進行理解的。有的教師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假設將本班同學分為每四個人一組進行拍球比賽,這樣每組拍球總數比賽后就能得出成績。如在一次拍球比賽后學生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0個,但現在變成平均每人拍了8個。”我馬上問他:“那你給誰多拍了2個???”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原來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后慢慢就平了,即移多補少,這個過程不就是一個數學化嗎?要是其中有一組有五個同學拍球,馬上學生就會說“這樣不公平,不能再用總數”。一出來矛盾,學生也就對為什么要學平均數能理解了,這也是知識點教學的生長點。本節課使學生為什么要學平均數與平均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都很輕松地就理解了。
三、把握合作時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教學中,應加以克服、把握小組合作學習中流于形式的弊端的時機,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合作時機的把握:
(一)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應選擇合作時機進行?,F在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競爭欲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渴望,但對自己的觀點不善于有理有據地闡述,意見一旦不同,表面意見的爭論較多,欠缺理性分析,說服力不夠,思維深度不足。對這種情況而言,我們可以把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反方和正方,雙方通過辯論,改正觀點,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作時機應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進行選擇。因“開放性”問題答案不全面,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對展示各種結論需要合作探究。當學生展示自己的結論依據出來時,每個同學都可以從他人的思維成果中學習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和全面考慮問題的好習慣,學生不僅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對學習數學獲得了有效的方法。
四、創設現實、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富有思考價值且有趣新穎、令我們對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大開眼界。但是看似一些表面熱鬧、牽強附會、缺少數學思考價值的情境設計同樣充斥在學習活動中。情境的設計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在“非數學活動中”大塊的課堂時間溜走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大降低了。那么,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學習情境呢?什么樣的學習情境的創設才是有效呢?這是我們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及心理特點創設有意義的、現實的、有挑戰性的、有價值的學習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符合學生挖掘探究新知的需要。由此可見,學習情境的有效應該是: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能產生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因此,只有那種有思維價值的、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課堂學習情境能產生思維認知沖突的學習情境是有效實現的,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欲,才能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得到提高。
結論
總之,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的技能和知識,還要對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予以關注,更要對教學效益關注。要必須做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關注學生,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要對有效的學習情境進行創設;要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堂預設和生成;要想辦法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學生的自主學習要真正的實現。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佑.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J]. 吉林教育, 2010(11) .
[2]杜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15) .
[3]李雙玲. 教師在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J]. 考試周刊, 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