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靈魂,通過各種方式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地理教學 探究式學習 培養創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好奇和求異是青少年的天性,構建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地理課堂教學,創設以“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靈魂的探究式地理教學教學,就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通過倡導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對學生適時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運用演示式探究——變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的感性材料
演示式探究是指教師通過運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演示手段,向學生展示感性材料,引導學生把未知知識與所學知識聯系,化“抽象”為“具體”的探究方法。演示式探究可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演示過程中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引導學生發現演示所包含的原理或規律,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
例如《山地的形成》中,學生對褶皺山、斷塊山的形成難以理解,且經常混淆。教師找來幾條細竹棍,每條上面涂一種顏色,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層,然后綁在一起。把平直的細竹棍疊放在一起,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層,下面的地層古老,上面的地層新。用力擠壓細竹棍的兩端,讓它彎曲變形,讓學生想象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并得出背斜和向斜的特點。用力擠壓細竹棍的兩端,讓它發生斷裂、錯動,讓學生觀察細竹棍發生位移的情況,從而想象斷塊山的形成。讓學生討論:1. 背斜、向斜、斷層形成了什么樣的地貌?2. 背斜、向斜中巖層的新老順序有何不同?3.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什么?4. 在野外考察時,如何判定斷層?
二、運用假設式探究——破解復雜地理問題,變復雜為簡單
某些復雜的地理問題,影響因素很多時,學生的思維往往會遇到障礙,難以梳理。可設計虛擬的逆向思維,先假設只受首要因子影響,然后增加影響因子,不斷深入分析,從而破解復雜地理問題。
比如講述地球的運動時,可以讓學生探究黃赤交角變大、變小的情況下,地球上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變化情況。進一步探究出現極晝、極夜、直射現象的地區變大變小的情況。
三、通過觀測、實驗式探究——從理論走向實踐
地理原理和規律常以簡潔的語句、圖式來表示。教學中可以設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親手操作、觀察、討論,讓學生理解地理原理。地方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是高考的重要知識點,可設計觀測實驗來解決。
讓地理課外興趣小組成員長期觀測旗桿影子的方向(北京時間),繪制正午影長變化曲線圖,分析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在二分二至日測得旗桿不同時間的影長,根據影子最短的時候即為正午的原理,利用此刻北京時間計算臨洮中學的經度,根據學校的緯度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指導學生調查了解臨洮的樓距,計算冬至日臨洮的正午太陽高度,并向開發商提出合理的建議。讓學生觀察臨洮居民樓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情況,思考包含的地理原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通過案例式探究——化“個性”為“共性”
地理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 “案例”,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有梯度的問題設計幫助學生深化對地理概念和過程的認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案例的剖析形成對典型地理事象的分析框架;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強化應用意識,實現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洮河是臨洮人的母親河,以前的洮河水流量大,河面寬闊,洮河魚聞名天下,好多洮河岸邊的人直接飲用洮河水,現在的洮河枯水期干涸見底,河水臭不可聞。針對這種問題,結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設計《關于洮河水的調查》進行案例教學:上課前一周將圍繞案例設計的問題拋給學生:①觀察洮河的污染情況,思考主要有哪些污染物?②詢問家長或年長的人,了解20年、10年前洮河的情況。③觀察并思考引起河流變化的原因;④針對目前的狀況,你認為如何解決?你自己將怎么做?讓學生利用節假日進行觀察、調查、訪問,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到了課堂上,學生們紛紛發言。學生歸納了洮河水水量變小的原因:人多,用水量大;洮河上水電站蓄水;引洮工程引走了一部分。洮河水污染的原因如下:工廠里排放出的廢水、生活污水,養殖廠排放的糞便,人們堆放的垃圾等。通過討論和老師的指導,學生明白,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也必然要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學生清楚了在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地理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實踐性、區域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將地理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著眼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培養出一大批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