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希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體現了時代精神,同時也是中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因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對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而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化學實驗教學應該是最大切入點。
一、構建知識體系,構筑創新能力的培養基礎
化學課的講授主要目的是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要領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制法和用途;通過一些定性的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通過化學計算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定量地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因知識內容龐雜、涉及面廣,假若歸納對比,形成知識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而不能放在單純為解題而解題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化學教學就應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從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的化學現象出發,深入到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再經過解釋、練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學得實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二、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活躍學生思維
化學實驗技能是通過多次練習而獲得的、有意識的自覺性操作。教師在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時,最好做好演示示范。教師的操作應當準確規范,學生耳目并用,領會要點,為獨立完成操作打下基礎。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其主要作用是示范性。示范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實驗操作的正確性、整體示范和分解示范結合實施、示范和啟發講解相結合,這是由學生學習的規律所決定的。化學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程,學生往往興趣高而細心少,教師演示過程中要讓學生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信息操作,準確規范,引導學生定向觀察,積極思考,并為他們的操作提供規范的模仿態勢,這是示范性的基本要求和意義。其次,演示實驗要有導向性,這是從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啟迪思維、加深他們對實驗的認識來規定的。因此,化學教師更要自覺地、積極地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觀察中的要求,并對實驗裝置、操作步驟、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啟發學生對測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概括和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課或活動課組織學生走進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基本操作的訓練,為以后獨立進行學生實驗和探究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學生實驗可以采用分組探索實驗和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等多種形式,我們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試驗。在實驗中,通過學生在各種因素中進行取舍、各種意外事情的處理和對所得信息的篩選、處理,使學生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逐步學會樹立全局觀點、善于協調的技能,學會在不同情況下善于應變的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
三、理論聯系實際,捕捉生活中的創新靈感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歌德曾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一個對化學無興趣的學生不會認真記憶化學知識,不會把知識信息牢固地儲存在大腦里,尤其是學習化學的起始階段。只有在教師的誘導啟發下,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化學中的奧秘。新課程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從學生身邊的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學習了酸的性質和pH時,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家用洗滌劑、各種飲料、食用醋等液體的pH,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學習了可燃性氣體的燃燒后,提出問題:現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要改為以液化石油氣為燃料的灶具,在理論上通風口和進氣日應做如何改動等。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不斷的激發和鞏固。在教學中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并獲取有關知識和經驗,挖掘素材,優化化學課程資源,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最終上升為理論,再從理論回到生活,加強創新,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以前,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往往是教師做實驗,學生只是觀察、記錄、總結結論、熟記應用,此時學生只是旁觀者,是被動的學習,沒有直接參與,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致使學生一味死記硬背而無暇顧及“創新思維”。而創造性實驗,卻能給學生提供探求知識的寬松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情緒激昂,心情舒暢,思維更加活躍,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究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驗證和探索,從中迸發出更多的智慧和靈感,為學生創造行為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探索性實驗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通過學生積極參與,也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激發和發展,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結束語
化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提高學生能力,鼓勵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創新,這是作為老師應該努力的方向。陶行知說:“手和腦一起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實驗是手腦并用的過程,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就一定能夠實現以試驗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創新人格的鑄就。
【參考文獻】
[1]樸榮德.中學科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15.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