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血壓病 監測 干預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心血管疾病,2005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有高血壓患者約1.6億。同時高血壓病可引起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腦血管并發癥[1]。我校社區內為高血壓患者建立專用檔案,進行系統化管理,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必要的干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校社區當年度實有住戶的教職工和家屬。
調查方法:除教工體檢外,每年開展2次入戶普查血壓活動,同時重點監測35歲以上及新入住人員,及時發現新的高血壓患者。
調查結果:高血壓發病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自2005年以來,已從最初的5.3%上升至2009年的10.4%,除遺傳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的113例高血壓患者中,體重超標者67人,占高血壓患者總人數的59.3%;靜坐生活方式為主者79人,占發病總人數的70.0%;未控制飲食者62人,占發病總人數的54.5%。見表1。
管理干預措施及效果評價
主要監測措施:①建立為35歲以上首診者測血壓制度,門診各診室配備“高血壓就診紀錄”,要求醫生將測量結果、病情和治療方案逐人記錄于冊;每月由社區服務站辦公室統計整理記錄于專用檔案。②家訪過程中,對未進行過血壓測量的受訪者測血壓、體重,了解其生活習慣,重點是35歲以上的居民和高危對象,并將測量結果登記于其家庭檔案上。③加強對現有高血壓病人的管理、指導和血壓檢測,為高血壓患者建立專用干預病歷,要求高血壓患者按時在社區服務站辦公室測血壓,不能按時測量血壓者及時提醒督促,記錄測量結果。④督促高血壓患者每年做1~2次血糖、血脂測定和心電圖檢查。⑤每季度對建檔患者至少進行1次血壓測評,年終進行1次全年干預效果評價,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和控制率。
主要干預措施:
⑴加強高血壓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認識:針對教工我們主要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學習時間,家屬則通過居委會進行組織,每年2次進行高血壓專題講座,介紹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發病機理、分期、誘因及高血壓的癥狀、并發癥、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使廣大教工及家屬了解并掌握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據調查發現,大多數心腦血管病發生在血壓水平屬于高血壓1級和正常高值的人群中[2],使廣大教工及家屬在提高對疾病危害性認識的情況下由被動治療轉為主動預防。
⑵心理干預:改善不良情緒;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①心理干預:在本社區的高血壓病人精神壓抑、體力透支、過度疲勞,普遍存在緊張、焦慮的情緒,應強調不良情緒及對靜坐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病的影響,指導患者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盡量保持平靜的心態。②適度運動:適量運動是治療高血壓的非藥物手段之一,可增強體質、減輕體重、改善情緒。我們建議病人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項目,多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提高教工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達到增強體質、改善情緒、減輕體重的目的。
⑶調整飲食結構、控制體重,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長期食用過咸或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循環血量增加,血壓上升,因此要求高血壓患者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是小于6g,還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物,同時應注意把在食物制作過程中使用醬油、面醬等調味品所含的鈉量計算進總的鈉攝入量。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體重升高與高血壓密切相關[3]。減輕體重除適量運動外,飲食控制相當重要,指導患者合理搭配膳食結構,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尤其是要注意控制膽固醇的攝入。
要向患者強調吸煙、過度緊張疲勞與高血壓發病的密切關系,使其認識到戒煙的重要性。減少濃茶、咖啡類飲料的攝入,指導患者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的關系,保證足夠的睡眠。
⑷指導病人合理服藥:很多病人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而拒絕服藥,我們充分利用高校社區人群知識水平高的特點,向病人講明高血壓病終生服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按時自覺地服藥。
干預效果評價:①有效:患者血壓在原有基礎上,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0mmHg;②達標: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90mmHg;③無效:血壓未下降。
通過連續5年的建檔管理、健康教育及必要的干預,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由最初的87.6%提高到90.6%。在被管理患者中服藥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2009年的98.6%;體重超標者由占病人的67.6%降低到46.9%;堅持運動者由34.3%增加到56.9%;2005年有49.5%的患者可以做到控制飲食,到2009年則提高到64%;服藥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98.6%。所有建檔患者的血壓控制率由2005年的60.6%提高到2009年的100%。見表2。
討 論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專人專檔管理,及時進行健康教育,針對個體不同給予個性化的生活指導和用藥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堅持終生治療的信心,運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科學用藥等手段,對減少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影響、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對提高生命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茂盛,洪霞,曾軍,等.90年代上海社區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極其危險因素動態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198-201.
2 麥勁壯.廣東省不同個體特征人群血壓差別的調查分析.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1,9(1):1-4.
3 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