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重要并發癥腦卒中、心臟病及腎臟病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然而我國人群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三低”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國醫療衛生改革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對210名高血壓患者實施綜合干預(分級管理)方法,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的服藥率和控制率,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符合診斷標準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10例[1]。男121例,女89例;年齡35~78歲,平均56.7±2.5。高血壓分級:1級84例,2級67例,3級59例。均除外繼發性高血壓和合并惡性腫瘤。
綜合干預方法:⑴建立健康檔案:入選者填寫居民健康檔案基線調查表,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吸煙、飲酒、飲食習慣、身體活動量表、心腦血管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主要癥狀和體征、血壓、、血脂、血糖、治療等,錄入電腦慢性病管理系統專病管理。⑵隨訪:由有經驗的全科醫師護士負責,進行每月1次的上門回訪監測血壓,檢查服藥情況、指導用藥,健康宣教,患者隨時可到社區中心免費測量血壓、咨詢等。血脂、血糖、體重、腰圍分別在入選時、入選后3、6個月各測量1次。⑶健康教育:免費為每個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定期到社區為患者進行專題講座,并將講授內容制成幻燈片,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課間答疑、設立有獎問答等。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如高血壓的定義、高血壓的危害、高血壓的分級及危險分層、高血壓的常見并發癥、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等;②指導患者合理膳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以清淡、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食物為主;③控制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體重增加與高血壓密切相關[2],控制體重首先要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其次是增加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④戒煙限酒,吸煙和飲酒與高血壓存在因果關系[3,4],故高血壓患者必須戒煙限酒;⑤適宜運動;⑥合理規律用藥。
效果評價:6個月干預結束時,再填與入選時相同項目的調查表作為對比。
用藥依從性:常規服藥指1周服藥次數達到規定的80%以上;間斷服藥為30%~80%;不服藥指小于30%。
血壓水平:比較干預前后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變化。
血脂、血糖、體重比較:血脂異常:符合下列一項或多項,甘油三酯≥1.7mmol/L,總膽固醇≥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5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血糖異常: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肥胖:體重指數≥25。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X2檢驗,計量資料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結 果
用藥依從性:干預后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見表1。
血壓水平:干預后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比干預前降低,見表2。
血脂、血糖、體重變化:干預后患者血脂異常、肥胖、血糖升高發生率明顯降低,見表3。
討 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確切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是遺傳與環境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40%,環境因素60%,但環境因素是可控的[5],環境因素的控制主要依靠醫護人員及病員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
健康教育是提高病員對高血壓認識的重要手段,是綜合干預的重要措施,定期給予相關知識的講授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包括診斷標準,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行為對血壓的影響,從而幫助患者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建立積極向上的的健康行為。根據行為改變過程要經歷“服從、同化、內化”的階段,健康教育要遵循“知、信、行”的行為改變模式,幫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提高對疾病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國內外經驗表明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綜合防治,其主要目標是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和控制率,最后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6]。通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檔案的建立及定期隨訪管理,可以融洽醫患關系,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藥習慣及遵醫行為,使高血壓患者得到綜合的治療和照顧,掌握相關健康知識,提高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延緩病情的進展,減少心腦腎的損害,降低并發癥,從而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J].高血壓雜志,2005,13:2-41.
2 都本潔,主編.實用心血管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594-624.
3 周超,雷燕,楊春霞,等.飲酒、吸煙和嗜鹽等生活方式與高血壓關聯的Meta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4):488-490.
4 Ward MM,Swan GE,Jack LM,et al.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heat rate and boold pressure during the first week after smoking cessation[J].Am J Hypertens,1995,8(6):630-634.
5 邱德星,周指明,文申根,等.高血壓病的社區干預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3):516-518.
6 RodgerA,MacmahonS.Bood pressure and the golbalburdenofcadiovasculardisease [J].ClinExp Hypertens,1999,21(5):54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