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不育夫婦標準檢查與診斷手冊中,將免疫學病因列為男性不育診斷分類之一,男性不育患者抗精子抗體(AsAb)臨床檢測陽性率10%~30%。2009年對183例精液分析顯示有精子凝集、精子不活動或精子畸形率高的不育患者,進行抗精子抗體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門診收治183例不育患者,精液分析顯示精子凝集、精子不活動或精子畸形率>30%,年齡23~35歲,病史2~7年。
方法:①手淫法采集被檢者全份精液標本,置37℃水浴箱完全液化,500×g離心10分鐘,備用。②蒸餾水按20:1的比例將濃縮洗滌液稀釋備用,同時配制含5%小牛血清的樣品稀釋液。③按待檢標本取相應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同時取3個微孔板分別作為空白對照、陰性對照、陽性對照。除陰、陽性對照孔外,每孔加樣品稀釋液50μl,待檢精漿50μl。陰、陽性對照孔分別加陰、陽性對照液100μl混勻。用封膜覆蓋反應板,置37℃溫育40分鐘。④用配好的洗滌液洗板4次,每次300μl/孔,每次3分鐘,拍干。⑤每孔加酶結合物2滴,充分混勻后,用封膜覆蓋,置37℃溫育30分鐘。⑥甩凈孔內液體加洗滌液洗板,洗滌方法同步驟4。⑦每孔加顯色劑A、B各50μl,混勻后室溫下避光反應10分鐘。⑧每孔加終止液50μl,終止反應。⑨結果判定:以空白對照孔調零,測450nm吸光度值。P/N(待測樣本OD值/陰性對照OD值)≥2.1為陽性。
統計學處理:將所得實驗數據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83例檢測樣本中,AsAb陽性77例,陽性率42.1%。近年報道[1~3],不育患者AsAb陽性率10.2%~32.6%,檢測結果高于報道,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討 論
精子作為一種獨特的抗原與機體免疫系統接觸后,可引起自身或同種免疫反應而產生抗精子抗體,人類精子抗原分固有抗原和附著抗原,固有抗原為精子發生過程中產生的,而附著抗原為精子進入附睪或精漿時,一些蛋白質吸附在精子膜上形成的,這兩類抗原都能誘發機體產生抗精子抗體。正常情況下,由于血睪屏障的存在,機體免疫系統并不會對精子產生免疫反應,但如果生殖系統有炎癥、外傷、手術等損傷了這一屏障,可導致精子或其可溶性抗原漏出并被局部吞噬細胞吞噬,進而致敏淋巴細胞發生免疫反應,從而產生抗精子抗體。
對于育齡期婦夫而言,一旦抗精子抗體在體內出現,就可能引起不育。抗精子抗體影響生育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抗精子抗體,尤其是IgM抗體可以與精子結合,導致精子的凝集,凝集的精子活動受到影響,不能與卵子結合;②抗精子抗體可以與精子的尾部發生反應,影響精子的運動;③抗精子抗體的Fc段與宮頸黏液糖蛋白結合,干擾精子穿過排卵期宮頸黏液;④在多核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表面存在抗精子抗體的Fc段受體,它們結合后可以激活補體系統,從而破壞精子的膜結構和導致精子的活動喪失:⑤抗精子抗體與精子頭部結合后可以干擾精卵結合,阻止精子穿透卵細胞。
臨床上如何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抗精子抗體檢測,戴繼燦對體檢測的指征總結如下[4]:①精液分析顯示精子出現凝集現象、精子不活動或者精子形態異常增加;②懷疑梗阻引起精子計數下降或無精子時,抗精子抗體檢測有助于診斷;③不明原因的不育;④性交后6~12小時內宮頸黏液中出現不動或搖擺運動的精子;⑤輸精管結扎后復通的患者;⑥配偶因為生育問題打算進行侵入性檢查;⑦準備進行體外授精選擇治療方案前。我中心正是選擇性的進行抗精子抗體檢測,因而陽性率較高。
對于抗精子抗體陽性患者,治療可選擇類固醇激素藥物,如強的松或甲基強的松,其機理為抑制新的抗體產生和促進已經產生的抗體退變,治療的成功率存在個體差異,主要與抗體降解速度和類固醇激素的代謝速度有關。一般而言,類固醇激素使用2周后,抗體可降低到最低水平,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類固醇激素可以降低頂體酶的活性,影響精卵結合能力,這些潛在的不良反應也為藥物治療帶來隱患。除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選擇輔助生殖技術進行治療:①宮腔內人工授精(IUI):通過IUI進行治療,可以使更多的精子避開宮頸黏液對運動的干擾到達子宮,治療的成功率與抗精子抗體的滴度有關;②體外授精(IVF)、IVF可以使精子完全避開女性生殖道內免疫因素的干擾,在體外直接與精子結合,IVF治療成功率高于IUI,它適合女方血清或宮頸黏液中存在抗精子抗體,或精子與抗精子抗體結合比例<50%的患者;③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ICSI是解決抗精子抗體導致不育問題最有效的方法,ICSI可以解決各種環境中抗精子抗體的不良影響。
盡管抗精子抗體影響生育,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消除自然生育的可能性,有部分抗精子抗體陽性的患者仍然可以自然受孕。在臨床上,盡可能掌握抗精子抗體的檢測指征,對癥處理,以提高不育癥患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王啟鳳,謝曉東,江平.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體分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6,14(6):110-118.
2 鄭艷芬,鄧輝.不孕不育患者免疫性抗體檢測結果分析.實用醫技雜志,2006,13(7):1102.
3 馬為群.910例不孕癥患者抗精子抗體檢測的結果分析.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5):504-505.
4 載繼燦.抗精子抗體檢測指征以及臨床處理.中國男科學雜志,2004,2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