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半導體激光 腰椎間盤突出癥 整脊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為椎間盤在不同的誘因下退行性變,而產生臨床癥狀以一側腰部向臀部和下肢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放射的自發性疼痛綜合征,主要表現是臀部與腰骶部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站立和行走困難、活動及牽拉坐骨神經的動作可使疼痛加劇,有時坐位比行走更為不適,是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病率高。在臨床上保守治療方面采用了半導體激光照射加整脊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癥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67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6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3例,對照組8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方面及影像學檢查方面差異均不顯著。
診斷標準:主要癥狀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感,體征有腰脊柱側彎、活動受限、腰旁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趾背伸試驗陽性及X線、CT片、MIR檢查結果[1]。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并排除了椎管內腫瘤、結核、骨折、腰骶關節病變、腰椎滑脫、梨狀肌綜合征及嚴重壓迫馬尾神經。
療效評估: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2]:①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②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③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以視覺模擬尺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評定以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最痛、無法忍受。
所有病例于治療前后分別評估和統計疼痛程度和體征變化情況。治療方法:①治療組半導體激光照射應用國產MDC-500型半導體激光治療機,波長830nm,功率0~500mW連續可調。以壓痛點或神經干分布及神經根部接觸照射為主,面積大者分區照射。每點照射3~5分鐘,功率250~415mW,1次/日,10次1療程。②運用整脊手法約20分鐘[3]。囑患者俯臥位,醫者采用手掌魚際平推法放松腰部肌,反5~6次。采用拇指按壓背部膀胱經穴位和阿是穴以出現酸脹感為佳。以L4椎體左偏壓痛為例,醫者站立于患者右側,采用右手掌根置于疼痛反應點上,伸直右手臂緩慢向下用力,使掌根吸附L4左側疼痛點,左手握住右手腕部,以固定右手于疼痛反應點上,隨即借助身體前傾之力,向下向內旋轉用力,醫者感手下有關節滑動或聽到關節彈響聲,完成矯正,治療結束。此法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
治療組均按以上方法治療,對照組運用整脊療法,隔日1次,10次1療程。治療第1和第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治療期間未再用藥物和其他方法。
結 果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165例患者基本資料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評分經t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評分分值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后腰腿功能均有明顯改善,激光治療組腰腿功能改善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疼痛視覺類比評估法(VAS)治療前后評分比較,見表3。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關鍵在于腰椎間盤在不同誘因作用下向各方向突出,從而壓迫相應神經根和周圍軟組織,引起局部水腫,炎性滲出[4]。半導體激光有良好的穿透力可作用于深部組織,能促進微循環,消除腫脹,起到快速止痛、消炎及修復作用。半導體激光的鎮痛效應,是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的。生物組織受半導體激光照射后,組織內鎮痛物質——嗎啡樣物質釋放;局部5-經色胺含量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也會有所降低,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產生鎮痛效果[5]。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細胞再生,及增進代謝過程,有效地解除腰腿部肌肉痙攣,恢復了由于痙攣造成的缺氧狀態,從而使炎癥吸收和水腫消退。臨床實踐中充分體會到半導體激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間短、療程短、療效高。配合手法推拿具有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松解韌帶及肌肉粘連、有利于解除肌肉痙攣同時調整椎體關節、滑利關節、增強關節活動的功效,可使腰腿部攣縮的肌肉拉長,從而達到緩解肌肉痙攣,從而使因椎間盤突出及椎間小關節紊亂引起的癥狀得到消除,恢復其功能。
參考文獻
1 魏征.脊柱病因治療學[M].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5(10):108-114.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3 王雷,王遵來,王愛芹.中國整脊術[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0:163.
4 王育慶,段俊峰,王正和,等.半導體激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的改善作用[J].頸腰痛雜志,2009,30(2):156-158.
5 梁英,李軍,肖良晉.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7,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