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卒中單元模式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意義。方法:將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卒中單元模式,早期功能康復訓練、心理療法及針刺療法。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錐顱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7%,治愈率為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9%,治愈率為27.1%,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卒中單元模式下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顯著。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 錐顱 卒中單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8.025
AbstractObjective:study curative effec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skull drilling treatment under stroke unit mode.Methods:Divide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skull drilling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under stroke unit mode which included general western medicine and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psychotherapy and acupuncture.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general western medicine.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5.7% and the cure rate was33.3%.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3.9% and the cure rate was 27.1%(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under stroke unit mode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skull drilling treatment.
KeyWordsHypertensive cerebralhemorrhage;Drillingskul;stroke unit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死亡率是腦卒中的50%。對于手術適應者微創手術效果較好,如微骨窗開顱和CT引導血腫吸引術[1]。存活者中超過30%的患者會有偏癱、失語等嚴重后遺癥。2004年以來在卒中單元模式下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顯著。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4~2010年收治高血壓腦出血行錐顱手術治療患者258例。其中治療組135例,男62例,女73例,年齡44~85歲,平均60.1±12.25歲;有高血壓病史104例;臨床分型:Ⅰ型25例,Ⅱ型48例,Ⅲ型45例,Ⅳ型17例,Ⅴ型0例;神經功能缺損平均積分31.4±4.72分;GCS評分5~8分85例,9~12分50例;出血量:30~50ml者14例,50~80ml者93例,>80ml者15例,小腦出血量10~20ml者13例。對照組123例,男58例,女65例;年齡45~84歲,平均58.3±11.46歲;有高血壓病史93例;臨床分型:Ⅰ型13例,Ⅱ型46例,Ⅲ型49例,Ⅳ型15例,Ⅴ型0例;神經功能缺損平均積分32.8±5.18分;GCS評分5~8分80例,9~12分43例;出血量:30~50ml者11例,50~80ml者80例,>80ml者11例,小腦出血量10~20ml者11例。
入選標準:發病72小時內;年齡<85歲;GCS≥5分;CT掃描證實腦出血,幕上≥30ml。幕下≥10ml;家屬知情并簽治療同意書。
排除標準:腦栓形成者;合并有心、肺、腎、造血等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外傷、腦動脈瘤、瘤卒中、血管畸形出血病變。
方法:根據上述標準,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主治醫生在24小時內為其實施錐顱引流治療。而后隨機將患者分為卒中單元模式下治療組(治療組)或傳統治療組(對照組)。對照組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尿激酶沖洗融凝治療;使用腦保護治療藥物;營養支持、維持內環境平衡;預防及處理并發癥;積極功能鍛煉,常規二級預防。治療組基礎方法同上,患者集中到卒中單元病房,提供相應的監護、護理、康復環境、健康教育。有意識患者術后即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如肢體功能康復、語言訓練[2]、作業治療、心理干預、針刺治療配合推拿治療、痙攣期針刺近端拮抗肌。每天1次,每周5次。
療效觀察:分別觀察出院時的臨床療效及隨訪6個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價。結合近年醫學現狀增加住院期間并發癥、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滿意度等衛生經濟學指標。
統計學方法:數據用X±S表示,采用X2檢驗及t檢驗對兩組的一般資料和治療的有效性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愈率、死亡率與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兩組出院時衛生經濟學指標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與患滿意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兩組發病6個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價:隨訪6個月后ADL評價的比較治療組ADL 1~3級為83.9%,對照組為73.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討 論
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目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多中心大樣本單盲對照研究表明CT引導吸引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病死率與致殘率以及預后的改善情況,優于傳統開顱組[1]。術式選擇和藥物的應用已經取得共識條件下,卒中單元概念的提出和完善為進一步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效果提供了全新思路。
本研究結果表明,卒中單元模式下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可以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ADL能力,住院時間縮短,患方滿意度提高。原因在于:①標準化評估和早期處置更利于患者個體化治療,完善的監護措施便于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②早期康復活動可有效降低臥床并發癥。③早期康復是改善神經功能的最重要基礎,系統的康復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降低了致殘率。④醫護人員和康復理療師及時密切地處理患者問題,能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⑤治療組住院期間住院費用略有增加與醫護人員的投入增加有關,長期看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疾病經濟負擔,社會效益突出[3]。在實際操作中筆者發現卒中單元更多的是治療流程的優化、規范和人員管理的調整。當然本研究中還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輕型患者在卒中病房獲益較少;康復治療與再出血之間是否關聯值得進一步探討;因地域經濟條件的限制,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完整治療;觀察樣本數量較小。
卒中單元是一種患者管理的系統工程,是全新的病房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卒中醫療的趨勢和發展方向[4]。卒中單元模式下錐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值得進一探討。合理的藥物、術式加上先進的病房管理模式,必將使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 趙繼宗,周定標,周良輔.2464例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多中心單盲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2):2238-2242.
2 吳海生,蔡米舟.實用語言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96-298.
3 劉晶,許晶,梁戰華.三級單位卒中單元模式對腦卒中疾病經濟負擔的影響[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4):45-47.
4 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