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120例糖尿病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資料。結果:中西醫結合護理糖尿病有健康教育、一般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等方面。結論:糖尿病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還可進一步控制病情發展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 中西醫護理
糖尿病(DM)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1],西醫治療護理結合中醫的基本觀點,可以提高臨床效果、預防和減少并發癥,本文對糖尿病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中西醫結合護理糖尿病患者120例,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9.03±2.2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平均12.13±2.81mmol/L。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31~78歲,平均60.3±15.1歲;病程2~21年,平均13.7±5.2;經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均好轉出院。
護理方法:①健康教育:以通俗有趣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有關知識,解答患者生活工作當中遇到的困惑,幫助患者建立患者卡片,要求患者隨身攜帶。教會患者及家屬測定尿糖、血糖,向患者介紹口服血糖藥及注射胰島素的有關注意事項,掌握胰島素注射操作要點。講解如何預防低血糖反應、 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介紹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機理,對于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中西醫結合護理效果會更好。②一般護理:病房溫馨舒適、整潔安全,陽光充足,室溫18℃~20℃,空氣濕度50%~60%。按時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的神志、體溫、血壓、心率、舌苔脈象及飲水、進食、尿量及尿色的變化。應注意口腔及皮膚衛生,飯后及時漱口,剪短指甲,防止劃破皮膚,注意足部保護,一旦發生足部病變,應積極盡早治療[2]。③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富營養,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物,忌糖類、酒類及煙。可適當進食南瓜、苦瓜、山藥、海帶等食物以養陰潤燥、益肺補脾,口渴甚者可用麥冬、蘆根、葛根代茶飲。也可應用南瓜湯、芹菜粥、木耳粥、苦瓜茶飲等。體倦消瘦,氣陰不足者適當進補如蘑菇瘦肉湯、黃芪豬肝湯、百合山藥粥等以補氣養陰,腎陰虧虛者選服枸杞粥、地黃粥、桑椹粥等常服。④心理護理:中醫學認為,長期精神刺激,情志不遂可致氣郁化火,消灼肺胃陰津,發為消渴。可采取個別談心、集體座談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保持樂觀情緒,精神內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臟腑的陰陽氣血和順,積極配合治療。⑤用藥護理:服用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時,囑患者嚴格按醫囑規定的藥量、途徑、時間執行,不隨意增減或停藥,中藥湯劑宜溫服,丸藥用溫水送服。要將藥物常見副作用提前做好解釋,避免患者出現不必要的緊張。注意觀察血糖變化尤其是低血糖變化,一旦有心慌、饑餓、出汗、無力、視物模糊等低血糖癥狀時出應連喂糖水,進食糖類食物餅干、含糖飲料或靜脈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30ml。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屬中醫“消渴”范疇,乃因五臟柔弱,復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腎陰虧虛,肺胃燥熱,日久陰損及陽,血行澀滯,陰陽俱虛,瘀血內阻。臨床治療中西醫結合效果較好,在中西醫結合護理方面,除做好現代護理學糖尿病護理內容方面外,還要結合中醫護理內容,尤其要向患者講解在糖尿病方面,中醫藥從根本上改善患者機體狀況,降血糖作用緩和而持久,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體會:糖尿病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還可進一步控制病情發展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立穎,李亞潔,金亞莉.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11):2826-2830.
2 吳玲.糖尿病中醫護理體會[J].河南中醫,2004(1):103-105.
3 周杜鵑,吳萍,張清芬,等.糖尿病的飲食調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5,13(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