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小城皎漂掌控著未來中國西部和歐洲、非洲、中東之間的運輸命脈。
剛剛抵達緬甸首都仰光,《世界博覽》特約記者就開始尋找去皎漂的車??伤緳C一聽到皎漂這個地名就馬上搖頭,有人甚至說給1000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也不去。
皎漂位于緬甸西海岸中部,屬若開邦.從仰光到皎漂要翻過幾座山,盤山修建的公路彎彎曲曲,十分危險。即便是途經的平原地帶,也多為年久失修的柏油路甚至土路。緬甸已進入雨季,西海岸地區經常大雨瓢潑、霧氣籠罩,400公里的路可能需要走上兩天。
正是在這樣的崇山峻嶺中,兩年后,一條長約2380公里、連接中國昆明和緬甸皎漂的中緬油氣管道將橫貫中緬大地,每天向中國輸送約40萬桶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原油以及大量產自緬甸近海的天然氣。
平靜小城中的商機
即便是在緬甸,能準確說出皎漂位置的人也并不多。在緬甸狹長的西部臨海省若開邦,有一個名為蘭里的半島,它和大陸構成了一個南北向的狹長海港。蘭里島的最北面有一個鎮子,就是皎漂市,這個長長的港灣也被稱做皎漂港。
皎漂半島西鄰印度洋,島西北端至東部是優良的天然避風避浪港,水深24米左右,可停泊25~30萬噸級遠洋客貨輪船。這里也將成為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
皎漂中心城區只有約5萬人口,居民多為若開族,以漁業、農業為主,也有人開個小鋪謀生,月收入平均僅在100美元左右。1個小時不到,記者就乘車在膠漂市轉了一圈。除了傳統的漁業和農業外,隨著中國油氣管道以及中、緬、印、韓合資天然氣項目的開工,一些頭腦靈活的皎漂人開始經營與項目有關的生意,逐漸富裕起來。記者住在當地最好的酒店,這里的客人大多是和周邊油氣項目有關的中國、韓國、印度和菲律賓商人。
根據緬甸媒體的消息,緬方計劃在中國原油碼頭的基礎上,把皎漂建成大型綜合港口,承擔緬甸以及中國西部面向歐洲、非洲和中東進出口的物流任務。此后,還計劃將皎漂建設成為經濟特區,推動緬甸西海岸及其腹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8年前來到皎漂做餐飲生意的昂閔告訴記者,由于油氣項目的動工、鋪設鐵路和公路的規劃以及可能成立皎漂經濟開發區的傳聞,緬甸各地的投資商紛紛趕來投資,造成地價飛漲。除了地價,物價也上漲了不少,當地居民對此頗為不滿。昂閔自己也買了一塊30平方米的土地,花了3萬美元。
從荒蠻走向現代
與記者想象中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相反,這里根本看不到中國油氣管道的影子。原來中緬原油管道碼頭并不在皎漂鎮上,而是在與皎漂隔著卡拉巴海溝相望的馬德島上。
皎漂港北側入口1/3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離島——馬德島,這里才是中緬油氣管線的起點。馬德島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被多個島嶼環繞,外海較大波浪很難傳入,港口條件良好。??坑洼喌拇a頭將建設在馬德島東岸,距離皎漂十多海里。
在風雨中航行了近2個小時后,記者眼前出現一艘起重船高聳的調度塔和長長的吊臂,還有上面清晰的漢字。在起重船不遠處,一座嶄新的300多米寬的碼頭全部由鋼筋水泥構筑,岸邊刷上了黃色油漆,十分醒目。碼頭上幾臺大型機械正在裝卸石料,進行地面硬化。
這座碼頭就是項目首期的5000噸級工作船碼頭,剛剛于去年底完工。工作船碼頭不僅用于30萬噸級油輪碼頭施工期間停靠設備、裝卸原材料,還是將來散裝船、引導船和拖船的工作平臺。
工作船碼頭旁有一片幾百米的海灘,依然堆滿亂石,海灘后一座小山被鏟去了一半。施工人員介紹,小山推平后,就在海灘和小山處修建30萬噸級油輪碼頭,6月底已經開工。而輸油輸氣管道也同時開始施工,地點在馬德島西岸最接近皎漂的海灘,兩地相隔僅670米,將采取海下管線穿越的方式穿過卡拉巴海溝,陸地管線則根據地形進行搭架。
除了皎漂,中緬油氣管線全線的重點難點地段也已經開工,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2013年6月可以全線完工。
在馬德島上施工,面對最大的難題就是天氣。長時間的雨季不僅影響混凝土構件的風干,還和潮汐一起影響海下設備的擺放、安裝以及層疊后的澆筑工程。島上通訊不暢,雖然架設了衛星通訊設備,但遇到刮風下雨就沒有信號。數百名施工人員的生活也很艱苦,只有3個村莊的馬德島十分荒蕪,島上所產食物僅夠當地居民食用,中國工程人員的生活物資必須從皎漂海運。若天氣惡劣無法行船,施工人員甚至可能斷水斷糧。
進入營地,整齊的活動房與島上凌亂的茅屋形成鮮明對比,營地內干凈整潔,籃球場上還在進行比賽。房間內都安裝了空調、熱水器和電視,通過衛星還能收到國內的電視節目,已經不見了兩年前剛登島時的行軍帳篷。
環繞營房一尺多高的藍色塑料網十分顯眼,工地人員解釋說,這是防蛇網,網上掛的密密麻麻的盒子里是硫磺。島上有不少眼鏡蛇、蝮蛇等毒蛇,曾經有一米長的毒蛇爬到營地。因為島上沒有專治蛇毒的血清,所以營地所有房間都搭建了防蛇網。
中國項目的張力
第二天早上6點半,記者和工程安全人員一起去查看剛竣工的水庫。在水庫和營地之間,中國工程人員修建了5公里長的道路,這是島上的第一條公路。路上不時碰到赤腳趕路的居民,一些友善的人甚至用略顯生硬的漢語說“你好”。
馬德島居民一直靠雨水生活,一個個水坑就是各家的水源。項目部決定修建一座蓄水量65萬立方米的水庫,為整個項目提供水源,同時將免費把自來水送到島上的3個村子里。水庫在5月完工,幾天內蓄水量已經達到13米。由于擔心首次面臨雨季考驗的水庫安全,中國工程人員每天都要來巡視。
從進駐馬德島開始,中國公司就十分注重推動當地社會發展。村民磨季告訴記者,他以前打漁為生,現在在中國項目中做工人,每天可以領到約4美元的報酬,收入比以前高一倍,而技術工人可以拿到6.6美元。
馬德島上有人騎上了摩托車,有人在試用新裝的電話,有戶人家甚至支起了電視接收器。營地附近的山坡上正在搭建一座木屋,是為緬甸務工人員開辦的子弟學校。目前管道相關項目聘用了200多位緬甸工人,雨季過后很快將達到五六百人。
隨著中國項目的運轉,大量資金注入當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尤其是礦石、原材料、生活用品等方面,不少居民直接受益。如同一位名叫汶滕年的居民對我所說,“就像外界不十分了解緬甸人一樣,當地人也不了解中國,但通過接觸,就發現中國人很友善,中國是個很好的國家。”
當記者準備離開馬德島時,不遠處的天空又堆起了厚厚的黑云,島上狂風四起,沒幾分鐘豆大的雨點就砸了下來。據統計,馬德島年平均降水量4220毫米。正是這些堅強的施工者,遠赴萬里、奮戰荒島,在為中國戰略資源運輸建設更便捷、更安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