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軍事區并非只是恐懼、威脅和雷區的代名詞,它還是動植物的天然庇護所。
說到當今世界上軍力最密集、對峙最緊張的地區,不得不提圍繞北緯38度線,橫穿朝鮮半島的朝韓非軍事區。1953年的停戰協定為那場損失慘重的戰爭畫上了一個休止符,但南北雙方從未簽署和平條約,從理論上說仍處于戰爭狀態。
非軍事區的兩邊分別駐扎著100多萬朝鮮部隊和60萬韓國部隊以及1.7萬名美國士兵,非軍事區之間是大量坦克陷阱和地道,同時埋著100萬枚地雷。
但是,這道障礙區跨越濕地、稻田、草原、丘陵、森林和大山,溫度能從20℃降到令人生畏的零下20℃。由于有鐵絲網環繞,實際上從1953年形成時就無人出入。于是,這里成了動物、鳥類和植物的樂土,其種類之豐富,在整個朝鮮半島上獨一無二。
丹頂鶴的庇護所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中國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和《關于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兩項停戰協定,并決定建立一條非軍事區將朝韓分隔南北。雙方都同意以38度線為基礎,建立一個東西向的緩沖地帶——也就是總寬4公里的朝韓非軍事區。
朝韓非軍事區由三區三線構成,第一條線為民間統治線,這條線以外的是正常區域,普通民眾能隨便進出,第二條線為JSA線,此線和民間統治線之間的區域稱為共同戒備區也就是武裝軍事區,個人游客是不允許進入的,所有外國、韓國游客都必須跟團進入。第三條線為DMZ線,也就是真正意義的國境線,此線和JSA線間的區域稱為無人區,此區在兩國的鐵絲網之間,50年來沒有任何人進入。
在韓國,經濟飛速發展和高度城市化進程造就了越來越多的鋼筋水泥森林和不斷吞云吐霧的大小工廠和加工區;在朝鮮,則因為缺乏燃料,許多地區將森林砍伐一空,而非軍事區則成了動植物的最后天堂。
這個長154英里(約合247公里)的邊境線,一度人口密集,大部分是農民,現在洋槐、楊柳、蘆葦占據了人們曾經居住過的村莊,一些被認為已絕種的動物還在這里棲息繁殖。目前,這里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
據調查,目前非軍事區內共有至少259種動植物棲息,其中不乏丹頂鶴這樣的珍稀候鳥?,F在,白頂鶴、黑頸鶴、禿鷲、大白鷺、雕這些本來在韓國不常見的鳥類也經常能夠看見。
位于漢城東部60多英里的非軍事區地區首先開辟成專門接待“看鳥”旅游者的特別景點。據介紹,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大約有300多只丹頂鶴從北方來此越冬。這些珍禽,白天在韓國境內的水稻田內覓食,晚上則跨越重重武裝封鎖線,安然返回非軍事區的叢林之中休息。
1961年,一名美軍士兵報告稱有2000多只白枕鶴棲息在非軍事區。在此之后,更多類似報告紛至沓來。上世紀70年代初,人們又在韓國鐵原盆地發現白枕鶴和丹頂鶴的蹤跡。目前,大約有800只丹頂鶴和1500只白枕鶴在鐵原盆地或者附近過冬。最近《史密森學會會刊》記者艾利克#8226;瓦格納去當地觀看了丹頂鶴。
艾利克#8226;瓦格納寫道:“每當我們接近一個鶴群,蘇秀宗(韓國向導)都會對著窗外說:‘你們好,你們好’,如果它們受驚飛走了,他就會說‘對不起,對不起’。”
“有一次,我們遇到15只鶴一起覓食。我們慢慢靠過去,鶴群迎風傾斜身體,脖子挺直,準備飛走。我們停了下來,蘇秀宗把身子縮到方向盤下面。我們的退縮讓鶴群安靜下來。蘇秀宗不敢大聲喘氣,生怕驚擾鶴群??上У氖?,兩架直升機從我們身后的山坡竄了出來,鶴群立即四飛而散。
“一天清晨,蘇秀宗帶著我來到平民控制區的一條河邊。鶴群會在這里過夜,清晨時仍有十幾只留在這里。蘇秀宗說,鶴更喜歡在流動的水中活動。當時,我們蜷縮在一個帶刺鐵絲網后面,靜靜地觀察。雖然天色很黑,看不清鶴群,但我們能夠聽到它們的鳴叫,彼此間不知在說些什么。不一會,我們便聽到一連串高亢的叫聲。蘇秀宗說這是‘齊鳴’。 ”
冷戰的好處
丹頂鶴有兩個地理性隔離的種群:一個在日本北海道東南部,有600~650只,另有少量在俄羅斯的千島群島。島上的丹頂鶴會進行局域性遷徙,從沼澤地遷徙到北海道附近幾個人工投食站。這一行動是由當地居民發起的,現在已經得到政府的資助。
另一種群有1000多只,生活在亞洲大陸。這些鶴進行繁殖的濕地位于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東部和日本。亞洲大陸的丹頂鶴群體遷徙到朝鮮半島和中國長江入??谡钡暮0稘竦卦蕉?。
如今,朝韓非軍事區已經庇護了世界目前尚存的大約2500只丹頂鶴中的三分之一。足以見出非軍事區在生態保護上的重要意義。
為了增進和平以及保護非軍事區的生物多樣性,一些民間環保人士組建了“非軍事區論壇”,創始人之一的李博士稱:“論壇的角色非常中立。我們專注于自然、動物和人權。我們不會卷入政治進程和核談判,我們只專注于老虎、豹子和鶴。”
美國賓州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教授金克正,也是致力于環保的“非軍事區論壇”的主席。他說:“非軍事區是朝鮮半島最后的一筆重大自然遺產,它很可能是朝鮮戰爭和冷戰遺留下來的一點好東西,必須將它作為自然保護區保留下來?!?/p>
環境保護主義者擔心,隨著南北雙方經濟活動升溫,特別是擬議中那些將穿越“非軍事區”的鐵路和公路系統可能會破壞這個鳥獸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美景。針對上述顧慮,韓國政府決定,今后在建設任何連接南北雙方的交通路線時,都要為野生動物留下生存空間和“逃生或跨越通道”。
但是更讓人擔心的是朝韓實現統一后,有人必定會提議在非軍事區的漢江江口建造一座巨大的港口,侵占白枕鶴的過冬地。此外,鐵原盆地也會建起一座新城市。對南北雙方停止爭斗后的形勢產生擔憂似乎為時尚早,但提前做好打算總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