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門”和此前的“報銷門”進一步加劇了冷嘲熱諷:政治家和政府是“一丘之貉”。
竊聽丑聞究竟意味著什么?現在還很難說。故事每天都在變化,越來越多的細節涌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被指涉及不法行為。最初觸犯民眾的事件,亦即《世界新聞報》的記者(或者調查員)入侵一個13歲的謀殺案受害者的語音郵箱、刪除部分信息,以便接受來自其家庭成員的來電,現早已淡出到背景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世界新聞報》的倒閉,默多克帝國和倫敦警察廳的高層人士辭職,詹姆斯和魯伯特#8226;默多克面臨議會特別委員會的質問。
這一丑聞已經波及到了首相大衛#8226;卡梅倫??穫惞蛡颉妒澜缧侣剤蟆返那熬庉嫲驳?8226;庫爾森擔任保守黨的新聞主管,卡梅倫擔任首相以后,他又成為了首相新聞主管,直到2011年初庫爾森面臨竊聽事件的指控而無法繼續留任。
7月20日,卡梅倫出現在議會,提交了一份關于電話竊聽的聲明,并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經受了138名議員的拷問。他顯得相當痛悔:“我非常抱歉,并為此而造成的憤怒而感到遺憾?!弊鳛檎螝夂蚪禍氐囊环N手段,卡梅倫在壓力下同意建立各項針對電話竊聽以及牽連媒體的調查。
但究竟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丑聞越鬧越大,沒有停止的跡象。各種預測紛紛出籠,各執一詞。有傳言卡梅倫要倒臺,但這似乎不太可能——目前來說,沒有其他人能勝任保守黨的領袖。事件確實凸顯了卡梅隆的判斷失誤。幾個人物紛紛跳出來說,他們已經多次警告過卡梅倫不要信任庫爾森,但無功而返。也有人建議,需要對媒體進行更大的調控,這是完全可能的。 《世界新聞報》并不是唯一卷入電話竊聽的報紙。但并不清楚這種調控會采取何種形式,以及它將如何影響新聞自由。不僅如此,我們也不清楚,是否監管的勢頭將步履艱難,正如調節金融部門的嘗試。
但這一竊聽丑聞至少產生了三個方面的重大影響。
首先是英國媒體的政治經濟生態和報道的質量。一段時間以來,報紙銷售和廣告已經在大幅下降。這部分是因為社會媒體的興起和在線新聞的出現。但也有其他的長期原因,其中英國報紙業的緩慢空洞化是個中關鍵。《世界新聞報》倒閉后的最大輸家是兩家“優質”報紙——《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兩家都是默多克家族的新聞集團資助的。有可能默多克家族認為報紙弊大于利。更有可能的是,正如資深政治編輯Gaby Hinsliff指出的那樣,調查性報道是費時費力又費錢的。“精英階層”的報紙通過名人和時裝等報道來補貼調查性報道,盡管是勉強支撐。《世界新聞報》的獨家新聞都是廉價得來的——利用骯臟、違法的捷徑。后者的“商業模式”現在已不存在,但報紙要怎么賣出去?英國公眾嗜好所謂的獨家新聞,但他們從不關心這些東西產生的代價。 “廉價新聞”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第二個問題是電話竊聽丑聞再次彰顯了英國新聞界和政治家之間一向密切的關系。從卡梅倫,甚至布萊爾時代早就是如此了。牛津大學教授、政治學者Ross McKibbin指出,英國可能是第一個發展出大規模的城市工業工人階級和工商業中產階級,并由此進化出報紙的國家。英國政客早已與媒體建立起親密的關系。沒有人認為卡梅倫和電話竊聽有什么直接關系,但人們都在質疑為什么要任命庫爾森——一個前小報編輯,或者為什么卡梅倫和他的政黨要去會見《世界新聞報》的工作人員。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聯合犯罪:擁有權力和擁有影響力是兩回事。把注意力放在密切關系上就忽略了一個事實,政治家和媒體之間同樣存在懷疑和疏遠。文化、媒體及體育委員會質問了默多克家族和追蹤電話竊聽事件的國會議員,這種做法說明政治家都相當清楚媒體對政治體的潛在惡性影響。
由前面幾點引發了最后的問題。這對英國公眾對自己國家的重要部門的信任和信心意味著什么?注意力都集中在卡梅倫和他的同黨與默多克的新聞帝國的關系,這反過來又使我們回憶起布萊爾和布朗的工黨政府和新聞媒體之間的溫馨關系。關于倫敦警察廳與新聞界牽連的問題也被提了出來。在此之前,2009年的“報銷門”,一些英國政客被指控(一小部分被起訴)濫用津貼和補助,給英國公眾留下了政治界已經腐敗的印象,或至少已經與“普羅大眾”疏遠了。所有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冷嘲熱諷:“他們”(政治家和政府部門)都是“一丘之貉”,他們是在互相勾結。這正是最令人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