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當前自主閱讀的現狀進行了回顧:流于形式、極左極右、學生閱讀狀態“缺乏責任感”,接著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策略。
【關鍵詞】自主閱讀;現狀;對策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服務。自主閱讀是指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方式。新課改以來,自主閱讀的新理念猶如一顆“革故鼎新”的種子漸駐人心,并在人文教育的春風吹拂下孕育吐苗逐漸成長,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新氣象。然而,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也如同“漂亮的泡影”暴露在我們的面前。分析學生自主閱讀的現狀,探求其中的原因,尋找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策略,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推進新課改的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自主閱讀流于形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倍瘢m然新課改開展得轟轟烈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已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同,但是,如果深入到語文課堂第一線,你會覺得許多的“自主學習”只是流于形式:
(一)表現在公開課上。公開課前,教師精心準備,并將在課上討論的問題提前告訴學生,學生為了配合教師把課上好,課文不知讀了多少遍,問題不知思考了多少遍。公開課上,教師變著法兒追求閱讀教學感官上的活躍生動,心不在焉地點頭贊許夸獎,學生熱熱鬧鬧地無聊回答,左顧右盼地等待教師的叫停,這樣的自主閱讀變了味,成了作秀的表演平臺。
(二)表現在平常課堂上。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的班級、學生根本就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再加上課堂上教師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剛剛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情境,教師就匆匆收場,學生缺少潛心閱讀課文的機會,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感受、體驗和理解自然就膚淺,學生所進行的自主閱讀,僅僅是了解了課文內容,而對語文方法探究、文本內涵的理解卻涉及甚少。長此以往,學生在自主閱讀時懶得去動腦動手,反正待會兒老師還要告訴準確答案呢!這樣的自主閱讀完全成了一個供人觀賞的花瓶——中看不中用。
二、“度”的把握時左時右
(一)極右。主要表現在:對待學習主體“虛假的尊重”。許多教師總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懷疑學生的能力,惟恐放的太多,學生會出亂。課堂上,學生的話語權、自主閱讀的權利無形地被剝奪,即使學生想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只要和教師的答案不符,教師就會千方百計地加以引導,直到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正道”上來。教師享有話語霸權,長此以往,學生只有言聽計從,喪失了自主閱讀權,思維受到了禁錮。
(二)極左。主要表現為:教師引導出現偏差?!罢n標”賦予“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權力,自從教師擺脫“教教材”的被動束縛而獲得“用教材”的主導權力之后,一股貶低教材、蔑視教材的風氣正日益蔓延。許多教師在談論到“用教材”的時候,經常數落教材的問題,感嘆教材的粗俗。不少的人把葉圣陶老前輩說過的“文本無非就是個例子”的說法,發展為如今的“教材也無非是個例子集”,于是便出現了諸多“正餐不食吃零食”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噱頭。
一次,本人參加某二年級教師教學《動手做做看》一課,學生初讀課文后,抓住主人公伊琳娜從“生氣”到后來“興奮”的心情變化,讓學生圍繞“伊琳娜為什么一開始‘生氣’了,后來又‘興奮’了呢”這個問題開展自主閱讀,繼而進行討論,學生對生氣的原因眾說紛紜,相當一部分學生說是因為金魚放到水里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科學家說的不一樣。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看到水漫出來的時候,伊琳娜會覺得怎么樣?”學生說很稀奇。然后教師就“哎呀,和朗志萬叔叔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讓學生圍繞著“稀奇的語氣該怎么讀”展開討論,并讓學生去自主練習,結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很認真,練得很投入,稀奇的語氣讀了近半節課。實際上,本課的重點應落足于讓學生領悟凡事不能輕信盲從,要善于動腦,勤于動手才能獲取真知。顯然,教師對教材并沒有深入地研究,而只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追求,以至于閱讀教學的關注點出現了偏差,甚至被學生“牽著鼻子跑”還渾然不覺,這樣就出現了耗時低效的課堂教學噱頭。
三、學生閱讀狀態“缺乏責任感”
由于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種種影響,許多學生缺乏學習的“責任感”,表現為:①“懶”。過重的學業負擔,索然無味的教育方法,過度呵護的關愛,導致一部分學生養成了懶惰、厭學的不良習慣;②“賴”。嚴重依賴家長教師,習慣于聽命而不是自主。③學而不思。迷信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多種形式讀來讀去,卻缺乏深入的思考與交流,感受、體驗、理解都浮在面上,個性化的解讀難以閃現其光芒。④思而不學。學生尚未好好解讀文本,就忙于各種交流,離開了文本的解讀去空談、泛談,所謂的“自我體驗”、“獨特體驗”變得不著邊際,甚至漏洞百出。
總之,造成自主閱讀現狀的成因是復雜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走出自主閱讀的誤區,將自主閱讀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金鳳:《學生文本解讀低效探因及改變策略》
[2]王道俊、郭文安著:《關于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思考》
[3]李志宏、郭元祥著:《主體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黃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