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會覺得在作文教學中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與所獲得的教學成效不成正比。許多班級間的語文教學差異,往往也體現在作文教學方面,所以,作文教學成效的提高,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將學生的個性特點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通過開展有效的探究和創新,努力提升作文教學的成效。筆者已經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對作文教學展開了分析與研究,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等措施,使得作文教學成效逐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升;創新;作文教學
許多小學生對學習作文都懷有畏難情緒。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遵循新課改的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陳舊,教學模式也相對落后,教學空間得不到有效拓展,無法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作文技巧,使得作文教學成效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筆者針對這幾方面展開分析與研究,突破困境,提升作文教學成效。
一、讓學生愛上作文,激發寫作的熱情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畏難情緒普遍存在,教師應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強化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的畏難情緒得到緩解并逐步消除,讓學生正確面對作文。教師可通過三個方面著手,讓學生愛上作文。首先,教師應讓學生知道作文的定義。作文只是讓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動腦筋想,并以一定的表現手法將所見,所聽和所思表述出來,這不是很高深的事情。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書增加文學積累。心里有“貨”才能“下筆如有神”,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有效閱讀,多涉獵各類文學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通過閱讀,學生接觸到許多優美的語言文字,對作文的興趣也日益加深。此外,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現身說法。教師可在班級挖掘一些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鼓勵他們走上講臺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和寫作經驗,幫助其他學生提高寫作技巧,在班級中掀起學習寫作的狂潮。
二、讓學生直觀分析,增強寫作技巧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文學底蘊相對還是比較薄弱的,如果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中,僅針對作前指導提供一些指導性意見,是無法實質性的提升小學作文教學成效的。教師應通過對教材和下水作文的認真分析,提高學生的直觀感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教師應充分發揮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促進作用。針對各種類型的作文教學,教師可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準備一篇下水作文,并以此為載體,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對其展開分析和研究。引導學生將文章的擇題立意、語言表達方式、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技巧處理等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結合教材,鼓勵學生對研究的重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習作的技巧,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質量。通過向學生示范如何分析文章,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性也提高了,這不是空洞的口頭說教可比的,學生以此為學習作文的參考載體,進行直觀感知、學習,寫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讓空間得到拓展,提高作文情感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不能把教學活動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各種有力教育資源的整合,立足作文教學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活動。為了讓學生體驗真實的情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可在班級中經常組織一些積極的主題活動:比如對熱點事件的看法、對學習成果的總結研究匯報等等,讓學生在此類活動中增強自己的感知認識,突圍虛構事實、生搬硬套的寫作怪圈,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其次,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拓寬作文的教學空間。為了讓學生的作文真實感人,教師應組織和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增強了感知認識,也積累了豐富、生動、真實的寫作素材:比如在六一節前夕,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孤兒院,并開展“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溫暖活動,為孤兒送上學習用品,和孤兒交朋友,一起游戲,一起打掃衛生,孩子們都很開心地度過了有意義的一天,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也能從奉獻和付出中感受到快樂。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及時布置學生根據今天開展的活動寫一篇作文,學生寫出的文章字里行間中都洋溢著厚實的情感,不管從文章結構、語言組織還是主題的表現手法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四、改革評改方式,提升作文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作文評改一直都是教師一手包辦的,學生無法參與到評改過程中,只是機械的接受教師的評講,糾正自己的錯誤。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整個評改過程中。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評改的主動權,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三個步驟展開互評活動。首先,檢查作文的字、詞,改正錯別字。接下來分析文章的選題立意,并把自己的分析所得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探討,全面提高評改的正確性。最后,學生應嘗試對所批改的作文撰寫評語,分析作文的選材是否準確、立意是否新穎,結構是否合理等方面,給予中肯的評價。在完成互評活動之后,教師還可以讓批改者和作者面對面進行交流,提高評改活動的互動性。當然,教師還應對學生的批改情況進行歸納總結,適度的調整學生做出的等第評定,使評改活動圓滿結束。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增強了,不僅幫助學生取長補短,也促進作文能力的整體提升。
由此可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找出教學環節的不足之處,遵循新課改的創新理念,通過認真仔細的分析研究,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和調整,幫助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有效落實,讓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花結果”,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嵐山鎮中心小學)